第十九章 平莎风来(1 / 2)
苏回暖目力尔尔,却也看到那面旗子上写着个隶体的容字。环顾了周围,几丈开外不少五颜六色的小旗子立在霜白的草上,显示主人预先占了佳地。
“这些标记只管一天,不然会引起公愤的。有时爱面子也是个好事。”陈桦扬眉道。
苏回暖道:“所以你的意思是想让我上去交涉一下,看看能不能蹭个地儿?”
陈桦立即道:“你以为人人都像你这么狭隘?……快去快去。”
苏回暖默默看她一眼:“大小姐,我知道你不狭隘的,不用强调了好吧。”
陈桦又补充道:“这是传统。容府的人很好说话的,几乎没有架子,每年都有人蹭他们家的位置。那个时候人多的不得了,这儿一堆那儿一撮,跟个剥了皮的蒜瓣似的散在渡口。”
“你这个比喻真是掷地有声啊。”她说道,“我们俩一道去。”
马车停的不远。沿着小溪从到潭边时,车上的人正好轻盈地跳了下来,紫藤花色的小靴子踏在茸茸的草上,分外亮眼。
苏回暖淡定地上前去打招呼。
山谷里风大,肖菀在柳绿的褙子外面加了件披风,迎面从容地走过来,招呼家仆给奉上一个满满的精致花篮。
苏回暖觉得这个表现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中的是容将军确实对他的阿菀很上心,外的是……南齐的姑娘真的很奔放啊,据容将军说他们还没定亲,就直接借对方的名义看月亮了。她忽然后悔答应陈桦蹭地了,人家说不定十五晚上有重要活动呢。
肖菀将花篮塞进她手里,璀璨的大眼睛蕴着明亮的笑意,欢快道:“回暖你也来了!也是来找地方过中秋的么?我们可以一起的。”
苏回暖说是,简单介绍了晏府兼药局的陈医师,显然陈医师也挺顺眼这位吏部侍郎家的小姐。上次肖菀来药局,只说父亲做过御史,后来才打听到肖谧大人迁任吏部已有近十年,苏回暖等人对她的低调很有好感。
花篮里装着娇艳的秋海棠和素雅的玉簪花,篮底铺着一方大绣帕,上面抹了一层细细碎碎的银桂,拿手拨开压在其上的叶子,阵阵甜香味就窜进了脑门。
“回暖,你要是喜欢我家还有许多晒干的花,明天给你送过去?”肖菀拉着她的手指笑道。
“苏医师更喜欢花儿一样的小妹妹。”陈桦不怀好意地道。
肖菀脸刷地红了,辩解道:“我只比回暖小一岁呀。”惹得陈桦和苏回暖笑得不行。
“你是替容公子来占地方的,还是他派人来替你占?”
肖菀不好意思地捏着她的食指,道:“我今天原本约好和他一块来的,今日旬休,可是我起迟啦。用完朝食后明洲已经被陛下叫去宫里议事了,走之前叫了家里的车子接我过来的。”
“你们如果是要中秋节晚上两家单独出来,我就不麻烦你们了。”
肖菀想了想,道:“我们往年都是在家里吃过饭再出来的,长辈都在卧房里歇着,不过我不介意。”
苏回暖叹气道:“这个我知道,就是容公子介不介意的问题。”容公子脾气虽好,但是碰上难得的机会被人打扰,也会不怎么愉快的。
水潭里有金红的小鲫鱼,她蹲下身搓了点桂花洒在水里,一群姿态灵动的鱼苗争先恐后地往水面上浮,看起来就像是在白色的云朵里穿行。观赏的鱼类是有人养在这里的,水潭没有可见的杂乱水草,潭边的卵石也很干净,说明这里有专人看管。
“我在渡口等他,他说晚一些时候会来的,我可以问问他。”
苏回暖忙道:“不用了,我们药局也有饭局,不比你们两个有闲情逸致,单着的医师们中秋头疼着呢,我得慰劳慰劳大家。”
肖菀听她说,认为有理,便不再强求。
三人在附近的野地上转了半周,河水汩汩流淌,可观四围青山鎏金插翠。渡口聚沙,已多年不能行船,浅宽的河道上伸出一方镶蓝琉璃的水榭,遥遥地对着层峦跌宕。
日光千丝万缕地束在桂树梢上,亭子的砖面呈现摇晃的深色花叶。横梁正中的牌额上书着“催漏”二字,并非什么“风、露、花、水”之字眼。这隶书写的极清俊峭拔,生生镇住了琉璃相映的浮色。
苏回暖在亭子里啧啧赞叹这亭子做的精巧,应是私人规格,却对一切外人开放。
“元宵节你们会上这里来赏月么?”她随口问道。
肖菀声音柔婉:“有时会,但也不多。”
陈桦跟她说话懒得迂回,仰头看吸引她目光的那两个草字,道:“古人有句子在先,这水榭当年很有几分国内名胜的意味,单只是因为建它的人和写字的人是天下名胜。”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朝廷不宵禁有多少年了?”
她问的认真,肖菀算了算道:“在流民之禁解除之前……大概有四十年吧。”
“那建的时间也那么久?”
陈桦抢道:“人家就想取古之圣贤的意境,突出一下不愿打道回府的心理,很难理解么?”
苏回暖蝇头小利也不放过,自信地道:“这诗又不是圣贤作的。……宝石蓝琉璃嵌顶啊,想必建亭子的也不是个圣贤,做生意的吧。我记得现在市面上这种琉璃只能从海外番邦拿船运过来。”
陈桦见不得她这种小人之心,好像处处藏着针时不时刺一下她的东家,无奈道:
“你这就是有阴影了,张开嘴是非要把人撂倒么。不过确实是商人建的——当然不是我爹吃饭的地方。京城富人何其多也,幡花宋家算得上一个出类拔萃的,可惜一场大火毁了个干净,执笔留墨宝的人也……不对,他官做的好好的,最近再次平步青云了。”
苏回暖眉眼一跳,“我明白你说的肯定不是右副都御使大人。”
最近平步青云的就只这一位,没想到她素来不关心这些,却对巡抚大人敏感的很。这么多京官,她倒张口就来,应是在他那里吃了好些亏。陈桦记得她跟自己形容的案发现场,偏头努力地压住嘴角,肩头微微地抖。
肖菀悦然道:“正是九年前东朝少师令大人在京留下的最后墨宝。”当真是一点面子也不给她。
有钱人永远是转移话题的好目标,她不紧不慢道:“啊,那宋家师做寺庙道观生意的么?七月半时排仪仗迎迎路什么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