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章 昌平事变(1 / 2)

加入书签

换做以前,士大夫对皇权形成极大的压制,皇帝想要做点什么事情,是极其困难的。

这个时候,就总有些胆大妄为的人,不顾皇帝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让皇帝的面子很难看。

皇帝虽然非常想整治这种让自己不开心的人,但是碍于大局和形势。

在皇权受到压制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忍让。

可是如今不一样了,在朱祐樘和陈生的联手下,那些曾经不开眼,不给皇帝面子的人,或多或少的都离开了曾经的工作岗位,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那些昔日里目无尊上的人,也意识到了,大明现在还说皇帝说的算。

站在皇帝身上的忠臣义士还说很多的,那些试图跟皇帝对着干的人没有好下场。

所以大家伙又会重新走上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对皇权的畏惧。

国人是有他致命的缺陷的,那就是做什么事情,都会因为他太聪明,而走向极端。

当他们意识到皇权是高高在上的时候,他们从下层遥望金字塔的顶端,他们就会膜拜顶端,金字塔下的每一个人,都会随着金字塔的风向改变而改变。

遗臭万年的焦芳,自然是也不能免俗,他永远不会随便站队,更不会轻率地做任何决定,他做任何决定之前首先要看的便是朱祐樘的脸色,自己的家族必须与天家保持高度的一致,才能真正做到家国利益休戚相关,才能保得自己今天的位置,不会轻易的丢掉。

兴献王低姿态的登门拜访,语气和态度甚至已到了低三下四的程度,再加上毫无争议的皇帝胞弟的身份,以及曾经的盟友身份,如此亲密的关系,然而焦芳依然没有轻易的选择表态。

因为雄才大略的朱祐樘现在还没有表现出具体的想法,谁都不知道将来他准备如何处理兴献王,所以这个时候焦芳也不会真正的将自己的态度表现出来。

或者说,焦芳本身就没有属于自己的态度。皇帝的态度就是他的态度。

京师保卫战刚刚结束,一众群臣逼宫的场景现在还在朱祐樘心中记忆着,如果朱祐樘彻彻底底爆发出来,那也许是个好事儿。

起码大家不用提心吊胆了,但是偏偏朱祐樘是个能引而不发的人。这就恐怖了。

在这紧要的时刻,每迈出一步,都有可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焦芳冒不起这个险,哪怕冒险的对象是自己的昔日的盟友也不行,他不能为了兴献王把整自己的命运全押到赌桌上,这显然是非常不划算的,利益和生死面前,再亲密的盟友关系算得什么?

退一万步说,就算兴献王这个王爵被处罚,他也没有办法为难自己。就因为是曾经的盟友就想用来要挟自己的吗?

要知道只要自己安心为朱祐樘做事儿,谁会在乎自己的过去。皇帝不说什么,就算是千万道奏折弹劾自己,那也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所以焦芳选择了墙头草,既不得罪兴献王,也不会为他去具体的做些什么。

、、、、、、、、、、、

昌平。

正准备出行的陈生,忽然感觉大腿上有一团肉肉的东西贴上了自己。

陈生下意识的一甩,只见一个小肉团笑吟吟的看着自己。

“唔!唔!唔!”抱着自己的旋风腿,小家伙明显很兴奋。

“你这个臭小子,你想做什么?”陈生无可奈何的说道。

小家伙这才老实的从身上的腿上跳下来,一脸失落的看着陈生说道:“生哥儿,你说我是不是经常被人无视啊?”

朱厚熜睁着蠢萌的眼睛,很是无辜的看着陈生。

“世子何出此言,您就是我们心中的星辰,我们时刻都在关注您呢?”

朱厚熜叹了口气,用一种假装成年人的语气幽幽地道:“生哥儿,都是自家兄弟,你就不用欺骗我了。

你看啊,来昌平不少时日了,对吧?这些日子你们都在忙着赈济百姓,对吧?

秦知县忙个不停,你也忙个不停,就连我身边的付善言他们都忙个不停,好像你们总能找到事情做,总有忙不完的事情。

可我呢,我这个堂堂的世子每天却只能坐在城外的棚帐边,蹲在城外的棚帐边,或是累了躺在棚帐边,看着你们忙来忙去……每个经过我身边的人都会看我一眼,然后当作什么都没看到的样子扭头走过……”

陈生愣了一下,然后笑抚朱厚熜的狗头,道:“殿下万金之躯,不必做什么事情的,只要你站在城外,让百姓接受官府赈济时能顺便看到你站在那里,你的作用就完全达到了,就像,嗯,就像你家门口的石狮子,看着没什么用,但实际上……摆在那里还是很好看的。”

这番安慰话显然令朱厚熜情绪愈发低落了,抬头横了他一眼,然后垂头失落地叹气。

陈生笑了笑,没打算继续安慰。

小屁孩有颗脆弱的玻璃心自然要安慰一下的,但也不能太惯着了,毕竟陈生顶多算是他的便宜姐夫,又不是他爹……

…………

有的人生来就忙碌。如果不忙碌,他也会努力让自己忙碌起来。当他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会比所有人都努力的去忙碌。

秦知县就是这种人,用太祖爷爷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在这个大家都忙着发财的大明朝,这种人真的很少见了。

当陈生他们一行人出现在昌平的时候,秦知县爆发了无与伦比的革命热情。让陈生都不得不怀疑,这种人是不是从真正的人民公仆。

知道陈生此次带了不少粮食来,昌平的百姓至少不会被饿死了,陈生带来的粮食极大地缓解了他的压力,作为昌平县令,如今他要做的事情便是上山下乡动员百姓聚集城外接领官府赈粮。

只是动员工作做得并不好,因为战乱的缘故,许多村庄的百姓早早走光了,这也是陈生至今觉得奇怪的事,昌平周边的村庄几乎都成了鬼庄,里面不见一个人,城外领赈济粮食的不到一万,很多人就这样无缘无故不见了。

等了三四天,秦知县从城外村庄回来,顺便还带回来了两三千人,这些人算是他这几日的劳动成果了。

一个距离京师那么近的人口大县,居然逃难只剩了不到一万人,实在令人费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