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三章 三千字(为KOUYIKA和氏璧+)(1 / 2)

加入书签

别看毕月站在“积极份子”的行列中,她也用着笑颜如花的表情参与了,实际上心里并没有多么多么崇高向上的理想。

她甚至看着身边的同学们,都有点儿瞧不上。

不是毕月吐槽“大学生”仨字,是她真心觉得这样的行为、属于假把式!跟“马后炮”仨字,有那么点儿异曲同工之妙!

毕月自从上次被楚亦锋气的跑出医院,想着楚亦锋说的那些话,想着在大院门口楚慈用看白痴的眼神瞧她,就像是她有知识但没常识一般的表情,毕月返回学校后,开始了“恶补”这一段正在进行中的历史。

多方查找资料、外加她所想所看、她眼中的时代,她就一个感叹,七十年代喜欢军人,八十年代喜欢诗人,九十年代喜欢大学生,两千年代喜欢富人。

这总结的话啊,真是事实,精辟!

七十年代是不是因为没有其他出路,所以年轻人都向往当兵、向往绿军装,她不得而知。

时势造军人,她也没参与过,不懂、不予以评价,也不想用她那点儿灰暗心思琢磨那个世界。

就说说她正在经历的八十年代中后期吧,前线正打着呢吧?大学生是可以申请参加的。

但是她所了解到的事实上是,别说一个连、一个营,就是一个师里,有几个大学生放下书和笔,投笔从戎的参与了?!

每天男女学生读着民国也好、现如今时代的诗歌也罢,崇拜几个诗人、背几首诗就当标榜个性。

什么顾城啊、什么舒婷啊、什么北岛啊,似乎你不会背几首,不能站在校园郁郁葱葱的大树下,嘚啵嘚、嘚啵嘚,慷慨激昂地说上几句,你就不是先进分子、优秀青年似的!

对比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大学生,他们被比的就显得像是吃饱了撑地!

毕月心里翻白眼,这不是假把式是什么?!说多了,都显得她愤青了!

好吧,毕月劝自己,全民盛况,她们是莘莘学子,他们一麻袋一麻袋的从各地高校寄信给战斗英雄,她们这些身在京都名校大学生们的到来,是一种鼓励,是妙不可言,是……

是的多了,问班长何卓尔,他能说出一百种理由,她还是自个儿感受吧。

毕月跟着大家的脚步进了病房,形式很重要,她还是别当那个另类了,毕竟,她也没有那个勇气投笔从戎上战场。

信仰,说出去很虚幻,那是一个人最高的精神境地,然而,她对比本时代的人,更是活的太特么接地气了!

毕月亦步亦趋地跟着大家的脚步,时刻保持脸上挂着热情洋溢的笑容,时时找准照相机的角度。

这得露脸啊,如果可以,多被拍几张,那都有可能上报纸头条!

这年月、身在京都,比起后世汪某人上头条的费劲巴力,要容易一些。

她不知道的是,她正抓紧往照相机跟前凑的时候,住院处二楼楼梯的拐角处,有一个人正死死地盯着她那张小脸、认认真真地审视她那张小脸挂着的小表情。

姐夫王建安眼神闪动了两下,他正推着小舅子走着呢,小舅子忽然没有任何预兆地抓住轮椅轮子,吓的他赶紧蹲下身检查一下楚亦锋的手指头。

以前,他根本不用管,小舅子那身手,那可是当兵的!

现在嘛,王建安觉得不好说……

没听岳丈说吗?楚亦锋是从吉普车上被甩到桥洞子那受的伤,他怀疑小舅子坐办公室坐的,备不住他去都不能那样。

楚亦锋心里骂着自己:有没有点儿出息?那小丫头几天不露面,跑了就跑了!这刚一亮相,你瞧瞧你那心口跳的,至于吗?没见过女人啊?!

楚亦锋抿抿唇。眼神一直锁在毕月的身上,观察着毕月穿的厚不厚实、腰条胖了瘦了。

他知道最近几天各大高校组织大学生们,一波又一波的来医院探望,算是军民连心的一种,无论是军区还是地方,都在争先报道。

……他剃了胡须,也会在早上洗完脸后照照镜子,北师大也终于被轮到了。

……

王建安站在楚亦锋的身后,推了推眼镜,他眼神也落在闹糟糟的一楼102病房门口。

那里又是闪光灯、又是有医生、老师组织学生们挨个进入的七嘴八舌声。

不过王建安没心思看那些热闹,他和楚亦锋望向同一个人。同时心里感慨啊,要不说呢,人和人有缘都挡不住!

王建安想着丈母娘和亦清说起想见见那个丫头……

丈母娘守了这么多天,亦清也好信儿过,你说说,就这么巧啊!

丈母娘和亦清就今天中午回去取个午饭的功夫,那小丫头露面了,又让他碰到了。

啊,原来小舅子忽然抓住轮子,是这么回事儿啊!

“姐夫,推我回去。”

王建安急速眨动了两下眼睛,眼镜后的那双眼里闪动精光。

他明白了,小舅子这是要回病房等着,这么见面说话多没派啊,坐那等着小兔子上钩,进可攻、退可守!

王建安很配合,一本正经给楚亦锋找理由:

“我就说这时间不能离病房,一会儿李医生得给你检查。扑空不好。”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