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暗流涌动】(1 / 2)
(感谢大盟、小胖,每日添加动力)
~~~~~~~~~~~~~~~~~~~~~~~
长安,戚里。
东面是北宫,南面是未央宫,西面是桂宫,北面是东市。里坊宅第多为当朝权贵府邸,以及公车司马衙署区,因处在未央宫之北,故有“北阙甲第”之称。
汉代长安城是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先有宫后有城。由于是依秦时宫殿旧址而建,形状曲折如斗,远远不能与唐朝那“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整齐规模与大气磅礴相比。
由于地形局促,加之宫殿众多,占据了大半个长安城,因此多数官员与豪强,只能居于长安外郭。能够在这寸土寸金的长安中心“北阙”占得一处宅第,非当朝一等一的权贵人物,或是帝国的元勋后裔,那是想都不要想。
黄昏,夕阳余晖斜照在桂宫与戚里之间的华阳大街上,在十二城门守吏闻鼓鸣号,即将闭阖之时,一骑快马飞一般从西北横门驰入。门卫守卒刚迎上前,马上骑士从怀中掏出一块牌子,向守卒一亮,两名守卒立即满面堆笑,拱手行礼,张口欲言。骑士却一阵风飞驰而过,扬起的尘烟将两名守卒笼罩其中。
尘烟散尽,两名灰头土脸的守卒却依然保持拱手微笑之礼,一张口,喷出一嘴“黄烟”:“……贵人,慢走……”
此时东市、西市俱已收市,街道行人渐稀。风尘扑扑的骑士,顺着华阳大街,飞驰入戚里。
汉朝的闾里,与唐朝的里坊一样,有里(坊)门、守吏。在北阙甲第这等所在,哪怕是二千石高官,也须下马落车,趋行而入。这骑士纵是心急,也不敢逾制,入里门后,将腰牌交与里正验看,然后牵马疾走。行至街道中后部,一户厚石高阶、朱漆大门的宅第前,将缰绳系于栓马桩,急匆匆走到一旁的侧门叩响门环。
大户人家,权贵宅第,大门非贵宾光临,例不开启,平素往来,只走侧门。
少倾,侧门开启,一名年轻仆役应门而出。头戴帻巾,交领短襦,足登布履,虽是仆役打扮,却干净整洁。
年轻仆役一见来人,啊了一声,面露惊喜之色,退后两步,恭谨行礼道:“陶护卫回来了。”
骑士急切道:“杨管事可在?”
“在……”
“快带我去见他。”
眼见陶护卫神情急切,应门仆役不敢耽搁,急忙在前引路,前往杨管事所在的“外堂”。
杨管事是这府邸外院的管事,除了管理外院日常洒扫、维护、迎客接待之外,并对前来府上拜会主人的客人进行筛选。哪些必须禀报,哪些可不予理会,哪些可做主婉拒……亦是其最主要职能之一。换言之,主人在府与否,需先询问杨管事。所谓侯门深似海,随便问一个应门的小厮,哪可能知晓呢?
陶护卫一见杨管事,劈头一句话就是:“杨管事,君侯在府否?”
杨管事见到陶护卫,显然颇为意外,从案几后站起,拱手作礼,道:“陶护卫,旬月不见,想必是出府公干,这一身风尘,可是辛苦了。哦,你要见主人吗?这可有所不便……”
陶护卫急道:“君侯不在府上吗?”
杨管事道:“那倒不是,主人这几日尊躯有恙,并未外出。已有多位朝臣勋贵前来拜望,方才送走最后一批探望者。难得歇息,若无要事……”
陶护卫啊了一声,紧张道:“君侯尊躯是否要紧?”
杨管事摇头:“据宫中卢医侍所说,无甚大碍,只是郁结于胸,情志有损而已。”
陶护卫大大松了口气,面露笑容:“在下带回的消息,相信可令君侯心怀大畅,不药而愈。”
杨管事将信将疑,到底还是应陶护卫之请,将其回来的消息报入内府,果然,内府很快传来消息,召其入内。
“属下奉君侯密令,率府中一干卫士,一路西去,沿途打听,重点是那陀螺山事发之地。但未至此处,便听到一桩奇闻……”陶护卫将发生在黑雾岭“甘露金童”之事,一一道来,末了总结道,“属下仔细向多位当日目睹此事件之乡民反复询问,确认那‘甘露童子’之形貌与公子极为肖似。属下生怕君侯及主母焦虑忧心,故此让卫士继续查询,属下先行返回报与君侯。”
这是一间陈设典雅而不失华贵的会客室,窗格涂朱,四壁施彩,地面铺着雪白的苇席,一张漆黑发亮案几,四边饰以云纹,案几上摆放着白玉笔筒,一卷半铺开的简书,案几后面则是四扇描绘着梅兰竹菊的汉白玉石屏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