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四章 血战奉天门(上)(1 / 2)

加入书签

回到防线的燕王龙昌寿见到了桃花,刚才那顿霹雳弹就是在桃花的指挥下发射的。面对向自己跪地请罪的桃花,龙昌寿并没有责怪他。桃花曾经跟随龙兴荣在宁远和戎部打过仗,若论战场经验,桃花比龙昌寿还要丰富些。龙昌寿对桃花说:“你去告诉陛下和太上皇,让他们尽快出城。刚才有一部天狼骑已经绕城而过,看来目标是晋阳,所以请陛下和太上皇转道金州,本王在这里挡住哲别里的大军。事不宜迟,趁他们还没有合围,快走。”

“王爷您怎么办?要不要把王妃一并带走。”

“奉天城城高池深,设施完备,本王据城而守也是能够坚持一段时间的。你告诉陛下让他到了金州就请燕辉发兵相助,燕辉是不会拒绝的。不要管我了,快走吧。”

桃花跪拜于地,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之后转身迅速离去。龙昌寿转身对身边的众将和奉天府尹说:“强敌围城,这将是一场恶战。现在传本王军令,全军上下死战。府尹大人,征调全城青壮助战。收集城中粮食物资,准备守城之用。从现在开始全城宵禁,有借此机会犯上作乱者格杀勿论。”

“末将遵令。”

“下官遵命。”

奉天城外的哲别里放下手中千里眼感叹到:“奉天城真大,城墙真高。若是一味强攻,不知道要消耗多少勇士的生命,好在有额敦克大可汗在,我们可以省不少力气,传令各军封锁四门。”

三十万大军分左右排开,对奉天城的合围渐渐形成,站在城墙上的龙昌寿急得直跺脚,因为他发现龙兴荣和龙延嗣根本就没有出城。离京避难之事昨天就商量一个晚上了,龙兴荣咬死钢牙就是不走。太上皇龙延嗣也是坚决的表示要留在奉天,这爷俩互相推让都不愿意投奔燕辉。国相李克这次是坚决支持龙氏父子不离开奉天,甚至还说出了,陛下应当成为天下表率,陛下不离京城就会振奋人心的鬼话。龙昌寿据理力争也没说动这爷俩,龙昌寿真不知道是该夸奖他俩还是应该痛骂一顿。

这爷俩不去金州或是晋阳并没有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那里是燕辉的地盘,现在爷俩自认已经和燕辉成了死敌,这个时候投靠燕辉不是自取其辱吗?可是他俩就没想想,落到戎部手中会是个什么下场。两代帝王被俘,这是大燕从未有过的事情,这对天下百姓造成的影响有多么大。龙昌寿怀疑以这爷俩的性格,真要是到了生死关头,这爷俩会不会以死殉国。如果双双殉国反倒是好事,就怕到时候贪生怕死,被苏梅朵在一顿花言巧语做了人家的傀儡,若真那样,大燕的列祖列宗的脸面都给丢尽了。

龙昌寿现在就是希望能够最大限度的坚守更长时间,这样的话即使燕辉不在,燕承宇也一定会发兵来救,到时候里应外合不仅能够解除京城危机,甚至有可能会将天狼汗国的精锐全部消灭在这里。想法是不错,但前提是要能尽量长时间的守住奉天城。对此龙昌寿还是有信心的,镇北城能够坚持三个月,奉天城应该不会比镇北城坚持的时间短。不走就不走吧,那就一起守城。想到这里龙昌寿快步赶往奉天门,因为他觉得戎虏的进攻就要开始了。

奉天门防线五里之外堆起了高高的土堆,土堆上方被整理得非常平整,一门门大型弩炮架设起来,一箱箱霹雳弹被运了上来。站在土堆最高处塔楼里的哲别里,用千里眼就可以看到城里的情况。当侍卫向他报告各处准备就绪之后,哲别里下达了命令。

“集中炮火猛轰奉天门防线,务必扫清攻城道路。其他各处轰击城楼和城墙上的防御器械,杀伤守军。传狼头来见我,就这样,开始吧。”

嘟嘟嘟,牛角号响起,呜呜呜的声音打破了刚才的宁静,前不久还是晴朗的天空瞬间布满了黑色的烟迹。密集的霹雳弹砸向奉天门城外的防线,随着整耳欲聋的爆炸声,坚固的防线处处崩塌,战壕内的燕军只能缩进角落里捂住双耳死撑。

大地在颤动,浓烟烈火在升腾,奉天门防线被笼罩在一片火海里。龙昌寿看着在火海中挣扎的将士们,不得不下达了撤回城里的命令。奉天门上的弩炮也打出了密集的霹雳弹,掩护城外将士们撤回城中。奉天门外的防线根本没有起到作用,就被戎虏的炮火摧毁。

随着戎虏炮火的前移,奉天门城楼和各段城墙上也有霹雳弹不断落下。尽管燕军城墙上的弩炮也在拼命地和戎虏对抗,但是数量上的差异使得燕军的反击逐渐减弱。哲别里入关以来把所有途径之地的府库全部一扫而空,于是他有了众多的各型弩炮,甚至连城墙上专用的大型弩炮都弄了不少,各种霹雳弹也是堆积如山,所以现在哲别里才有这样的底气。

奉天城四周炮声不断,城墙全部被笼罩在浓烟烈火之中。燕军大部分兵力隐藏在藏兵洞内,城墙上只留下少部分观察哨防止戎虏进攻。

整整半天的时间,奉天城各处城门上的城楼均被炮火摧毁,甚至东西两座城门都被轰碎,要不是提前放下了铁栅门,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隆隆的炮声震撼着人心,也把奉天城百姓心中的希望震得粉碎。奉天这座从没遭受过外敌攻击的都城,今天却被围的和铁桶一般。有些霹雳弹越过城墙在街道上、民宅里爆炸,看着眼前这惨状,恐惧在奉天百姓心中蔓延,对皇帝的不满也和恐惧一样在蔓延。

隆隆的炮声也传进皇宫里,龙兴荣坐在龙椅上只剩下悔恨。他披挂整齐打算到城墙上去鼓舞士气,但却被李克拦住。

“陛下千金之躯不可犯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