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帅与士(1 / 2)

加入书签

“清君侧,不是乱臣贼子的行为么?”楚剑云很惊讶的看着林向南,说道:“孙儿,这个玩笑可开不得。”

历史上第一次著名的清君侧是西汉初年,汉景帝年间。御史大夫晁错向皇帝上疏,建议削藩,为汉景帝所采纳。而当时的各藩国中,以吴、楚的实力最强,吴王刘濞为了保住自己的实力,纠集了包括楚国在内的七个藩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汉景帝为了平息叛乱,只好将晁错杀掉,但叛乱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另一次著名的清君侧事件是明朝初年的靖难之役。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他年轻的孙子朱允炆即位,史称他为建文帝。建文帝接受了大臣齐泰、黄子澄等的削藩建议,着手进行削藩。而盘踞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对此极为不满,他打着“诛齐黄,清君侧”的旗号攻入南京,自立为帝,年号永乐,即明成祖。

如果老者是要这个意思,在楚剑云看来,那简直不敢想象,这不是要篡位么?

所以楚剑云才会说,这个玩笑开不得。

“我说的清君侧,不是指历史上所描述的那些典故。”看楚剑云误解了,林向南心里那个汗啊,连忙纠正道:“而只是单纯地指字面意思,就是清楚君主身旁的亲信坏人。姥爷,你这次真的是想多了。”

“你是指这个意思啊,我被你吓了一跳。”楚剑云这才长松了一口气,然后,楚剑云看着林向南,笑了笑问道:“只不过首长认为的亲信坏人,孙儿,你觉得是在指谁?”

“姥爷,您也别明知故问了。”林向南却笑着说道。

“你怎么知道我是在明知故问。”楚剑云笑着问道。

“如果这么简单的问题,姥爷您都不知道答案。”林向南笑着说道:“那不是侮辱姥爷您的智商么?”

林向南这句话,把楚剑云噎得,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呵呵,你这个小滑头啊。”楚剑云笑呵呵的说道:“不过孙儿,你真的能确定,首长是要对秦家动手?”

没错,在林向南看来,老者要做的清君侧,清的就是燕京第一大家——秦家。

“我能确定。”林向南点头,说道。

“理由。”楚剑云说道。

“秦家能有今天,靠得是国家的扶持。”林向南点头说道:“秦家所掌控的新能源科技,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位置,这点,无法否认。曾有人戏称,秦家掌控着华夏近三分之一的经济命脉,有人说这有些夸大,可在我看来,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大。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新能源科技也将越来越重要,在这个陈旧能源逐渐枯竭的时代,新能源必将取代陈旧能源,成为未来的主力军。所以国家才会大力扶持秦家,也造就了秦家如今的地位,燕京乃至华夏第一大家族。”

“你说的这些都没错。”楚剑云点点头,表示赞同。

“姥爷,您还记得,当时您跟首长下棋,首长走错的那一步棋么?”林向南问道。

“当然记得,首长不应该走士,一走士,首长那盘棋就彻底变死棋了。”楚剑云回道。

“这就是首长给我的暗示。”林向南点头说道:“象棋之中,士是贴在帅身边的,与帅形影不离的,可以说,是帅最为亲近的棋子。而且在象棋规则中,这枚棋子在必要时,为了救帅,是可以牺牲的。但是首长用那一步棋告诉我,如果士有了异心,那么最亲近的,可以救帅一命的棋子,却也能成为杀死帅的直接真凶。”

林向南这么一说,楚剑云就全部明白了。

那枚士,指的就是秦家。

而以秦家如今的地位,以及这些年国家对他们的扶持,说他们是士,也是勉强可当的。

只不过楚剑云有些惊讶,他看着林向南问道:“孙儿,区区一个秦家而已,难不成咱们华夏泱泱大国,还会毁在他手上不成?”

“秦家,真的只是区区一个家族么?”林向南却冷笑道:“姥爷,这一次岭南事件,秦家已经充分展现了他们所掌控的权势还有资源。”

说到这,林向南的神情变得肃然,语气也变得铿锵有力:“偌大的岭南格局,却任由秦家肆意操控,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而岭南作为华夏最重要的行政大省之一,它的政织格局,却能被一个家族如此左右。是问,这样的能力,姥爷,您还将秦家当成区区一个家族么?”

这一番话,说得楚剑云目瞪口呆。

是啊,他为什么就没往深处想这些?

林向南之所以能想到这些,是因为他亲生经历了岭南事件,而且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林允诺曾跟林向南说起过,秦家的底子不干净,孙毅之所以成为卧底,也是因为林允诺想让孙毅潜入秦家,把这些不干净的东西都挖掘出来。

“秦家,狼子野心!”林向南冷声说道:“如果他们只甘于做一个正经的商人,那他们对于国家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因为他们的新能源科技,带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只可惜,秦家越界了,他们的野心,单纯的商业成就,已经无法满足他们。至于什么才能满足他们的野心,无人能知。”

说到这,林向南顿了顿,接着说道:“所以,这次岭南事件,是导火索。岭南事件,让上面这些人,开始正视秦家。”

楚剑云情绪也变得很是激动,怒声斥道:“秦纵横这个混蛋,其心可诛!如果没有国家,能有他秦纵横今天,真是个白眼狼。”

“不过这对于我们,也是极其有利的。”林向南笑着说道:“至少首长他们,已经有处理秦家的意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