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规曹随篇(1 / 1)

加入书签

7月5日,大汉开国相国萧何去世。萧何毕生谨慎,购置田宅必在穷乡僻壤间;墙屋毁损也不加修治。他临终遗言“后世有贤子孙,当学我之俭约。若不贤,也省得为豪家所夺”萧何去世时,曹参正在齐国做相国。他第一个反应就是对舍人说“赶快收拾行李。我要调回中央接班当相国了”果然,中央使者马上就到了,召曹参回长安去。这一天,曹参已等的太久!一直以来,曹参与萧何做的都是一样的工作,那就是当管家。不同的是萧何在中央,当的是汉高祖刘邦的管家;曹参在地方,当的是齐王刘肥的管家。这就是曹参对萧何一直耿耿于怀的地方。想当年,两人一起起义;后来两人各任其职:萧文曹武;最后天下平定,刘邦却将萧何定为功人、曹参定为功狗…刘邦这一划,犹如一条泾渭分明的三八线,从此在萧何和曹参的心里都留下了阴影。两人的友谊从此破灭,开始各奉各的主、各干各的活。奇怪的是:他们互不吵架斗嘴,亦不往来问候,大有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其实这么多年来,两人在心底深处还是互相认可和尊重的。正因如此,萧何临死前认定曹参可以接自己的班。而曹参在27日正式就任大汉朝第二任相国后,没有对萧何的治国措施进行任何修改,而是全盘保留,原封不动的继承下来。难道曹参是因偷懒而不想和萧何过不去?错!曹参这招叫做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想想秦始皇,他其实是一个非常勤政的君主,据说他自己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看完120斤(合尽约31公斤)竹简上的国家大事。可百姓为什么不喜欢这种特别尽职的君主呢?原因无非两个字——折腾!那什么才是符合人民心目中标准的好君主呢?三个字——不折腾!所以当皇帝一旦当上甩手掌柜,人民反而喜欢的不得了。当然喽,甩手掌柜这词不怎么好听,但弄个好听的词还不容易——垂裳而治天下。中国历史吊诡之处往往在乎此——君主勤政,往往弄至举国上下不得安宁。因君主本人勤政,下面的官吏自也不敢懈怠。于是为讨好上级而层层邀功,恐怕是五花八门的欺骗诈谎,无所不为,人民往往被折腾的生不如死,结果不但没能造福人民,勤政反而变成苛政,最终天下鼎沸,百姓异口同声的痛骂“苛政猛于虎”当然,无为而治绝不是曹参一时心血来潮想出来的。要探究他这个治国理论,还得追溯至他刚任齐相的时候。那时的曹参是很想干出一番事业来的。而治国就像盖楼,得先画好蓝图才能动工。于是曹参把齐国的知识精英全召集起来开会。结果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有没有一个既符合齐国国情、又能建设好国家的治国理念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请教高人。恰好,当时胶西就住着一位号称精通黄老之术的高人。曹参决定带上厚礼去请高人。这位传说中的高人叫盖公。盖公一见曹参,就提出来一套前卫的理论:治国贵在清净无为,让百姓自行安定。任何理论,不在乎你讲的多动听,而在于实用。老实说,盖公所言的黄老之术,还真的适合当时齐国的国情。事实上不要说齐国,推而广之,在整个汉初,甚至是历代王朝开国之初都是适用的!所谓黄老,是指黄帝和老子。黄帝是五帝之首,代表作品有后人编撰的《黄帝四经》;而老子则是先秦时期道家的开山祖师,代表作品有《道德经》。战国时期的齐国稷下学宫中有很多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研究他们,将他们合称黄老。必须指出的是:所谓黄老之学,其实是诸子百家杂交的混合物,兼道、法、儒、阴阳等家而形成的全新思想,和原本的老庄道家已是两种面貌,不可同日而语。在治国方面,诸子百家都提出了各自的理论。简而言之:儒家讲有为、道家讲无为;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儒家讲德治,法家**治。春秋战国,弱肉强食。当时每个国家都想着由自己带给天下太平。但天下要想得到太平,唯有以战止战。导致的结果就是:战争经年累月不息,百姓流离失所。每一个想着有为的君主,不得不面对因他们的有为而导致天下不得安宁的局面。于是老子认为:如果大家都回归自然、回到最初的小国寡民的状态,那天下不就无事了吗?天下无事,这不等于我做了一件对百姓最有利的事吗?但其实,无论儒家或是道家,他们的思想都不容于春秋战国时代。任何思想,唯有合适的时代土壤,才能培育出正果。那个时代人心不古,没有哪一个君主相信孔子的仁政,也不相信老子的清净无为。在当时,大家看好的其实是这么几家:兵家、纵横家、法家。最后,秦始皇正是靠着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理念,一统天下。一代有一代的治国理念。秦国因法家思想而兴、亦因法家思想而亡。陈胜振臂一呼、刘项继之而起,大秦王朝轰然倒塌。现在,汉朝已经建立,必须有新的治国理念支撑起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上层建筑之一的国家意识形态,适应汉初经济条件的,不是什么别的思想,正是道家!因打打杀杀这么多年,国家生产力已严重衰退。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振兴经济。而道家所主张的不扰民、清净无为,符合了汉初的基本国情。就这样,黄老之术脱颖而出,被汉朝上下广泛认同。曹参也在这么一个合适的时机,做了一件合适的事,实施无为治国的黄老理念,完成政府以追求无所不为的计划威权体制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曹参为贯彻他的治国方针,向外公布了一条提拔官员的规矩:不善言辞的木讷者、重厚长者,来者不拒;而言文深刻、追求声名者,请统统滚蛋!接下来曹参便开始日夜饮酒,不理政事。终于有一些想做事的官僚看不下去了,亲自登门想和曹参讲讲为相之道。可他们奇怪的发现:每每有人登门,曹参总备下丰盛的酒宴待客,一杯接一杯的劝酒,根本不让对方有开口说话的机会。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了这位相国大人的办事原则:酒喝多少都奉陪到底,想和我谈工作?没门!曹参这种工作态度实在让人感叹不已。大家一致的感觉就是:好混!实在太好混了!大家慢慢熟悉曹参的工作态度后,也不再去追求什么政绩和进步,大家也喝酒混日子吧…那时,曹参的相国府后面就是官舍,中间只隔着一个后花园。在曹老大的带领下,相国府的属官们把官舍也弄成了一吃喝玩乐的场所。属官们的工作作风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堕落!堕落到连曹参身边的侍从都看不下去了。他们一致认为:这股吃喝之风,是该让曹相国来杀杀了!但要对曹参提这个意见,也是个难题啊!如非要求见,说不定又是一顿美酒。到时候被灌得晕头转向,别说开口提意见了,能不被人抬着回房就算好的了。集思广益之后,侍从们马上想到一个办法。这天晚上,他们听说属官们又在官舍大开宴会,便假装邀请曹相国去后花园散步赏月。这是个好主意,只要曹参进了后花园,肯定能看见他的属官们那副**的丑相,到时他应不会不闻不问吧?可侍从们马上发现自己错了!当曹参在后花园听到官舍里传来饮酒猜拳之声时,不但不咬牙切齿,反而高兴的翻过围墙,加入吃喝队伍,和众人一起欢乐…完了!曹相国,我们管不了你了。要想管你,就非得请皇帝或太后出面了!对曹参光喝酒不管事的做事风格,吕雉知道、刘盈也知道。但吕雉放任不管,刘盈却是有点着急:自己已经不管事了,曹参再不管的话,这大汉天下岂不真要改姓吕了吗?先帝和萧相国给朕推荐的这个人究竟靠不靠谱啊?刘盈私下找到了任中大夫的曹参之子曹窋“请你回家问问你父亲:高祖乍崩、新皇帝年纪又小,天下全赖相国维持。可您不但不管事,还整天喝酒作乐,请问您有什么办法管理天下”皇帝这个疑问也是满朝官员的疑问,可就是没有一个人知道答案。想知道答案的,不是被屡屡灌醉,就是无可奈何、哭笑不得。看来,如曹窋摆不平他老爹,世上就再没人知道相国大人到底要偷懒到什么时候了。曹窋立即答应皇帝,说一定回去规劝老爹。曹窋回到家,逮了个机会就把刘盈教的那番话对自己父亲说了出来,当即换来一个谁都想不到的结果:挨打!曹参一边狠狠的笞打儿子,一边教训道“你小子有什么资格教训老子?我打你是要让你记住:你离管国家大事还差得远呢”曹窋整整挨了二百大板。这两百板打在曹窋的身上,更是疼在刘盈的心上。第二天曹参上朝,刘盈逮住曹参就问“是朕让曹窋去规劝你的。你凭什么把他打得那么狠”曹参一愣,这才明白:原来自己儿子是皇上的一杆喷火枪啊!曹参立即脱下冠帽,向皇帝谢罪。打都打了,谢罪有个屁用?刘盈憋了一肚子气,却只是郁闷无比的看着曹参。曹参也知道是该揭开谜底的时候了。要是我今天再不说出答案,天下人还真以为我只是个好吃懒做的相国呢!曹参“请问陛下:您和高皇帝相比,谁更厉害”刘盈慌忙答“朕哪敢和先帝相比啊”曹参再问“陛下您再看:我与萧何相比,谁更厉害”刘盈犹豫一下“似乎萧相国要比你强那么一点”曹参连忙点头“陛下您说的一点没错。既然他们都比我们强,而他们也都定下了朝廷法令。如今陛下和我只要忠于职守,不随便脱离轨道,不就可以了吗”刘盈终于大彻大悟。如拨云见日,看见了这个躲在云层中的答案——无为而治!刘盈深深被曹参折服,从此再也不说曹参是一个不管事的相国了。而曹参也终于和萧何并列成为汉初名相。他共做了三年相国。得到四海百姓传颂:萧何为法,较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壹。汉惠帝3年(BC192)春天,吕后再次征发长安城方圆六百里内男女146000人修筑长安城,30天后暂时完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