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平江风云 第二十四章 祖坟被挖(2 / 2)

加入书签

而吴方贵看不到的是,等他将大门锁了之后,一双绣花鞋便突兀的出现在了通往二楼木房的楼梯道口,“嘭,嘭”的朝着楼上走去,那声音,仿佛是有人在上楼。

这双绣花鞋自行走动着来到二楼,原本虚掩的卧室门也突兀的被推开了来,到了钟灵躺着的床边之后,那绣花便停顿了下来,而停顿的位置,竟然跟原本那绣花鞋摆放的位置没有丝毫出入。

吴方贵有的是一身力气和脚力,因此拿了那一块光洋之后,便又干起了老本行,还好这里是县城,各种杂货铺子多的是,吴方贵在挑了一些针头线脑,胭脂口红,一应玩具之后,便朝着乡间走去。

三阳周边,吴方贵是跟着老和尚来过的,三阳位于汩罗江中游东岸,城关镇东部。相传这里原建有一座三孔圆拱桥,夕阳西下时,阳光透过圆孔映在汩罗江水面上,现出三个太阳,故名三阳。

其实,这些都是民间传说,毕竟那三孔圆拱桥早就不在了,也没人见过三阳同出的景象,老和尚在临死前的一年,带着吴方贵路过三阳的时候,告诉了吴方贵一个秘辛,其实真正的三阳是存在的,但却不是什么透过拱桥形成的,而是一种地理现象。

这个地理现象只有懂行的人才知道,叫做“三阳并进”,这“三阳并进”所在的那块地被称为“旱葱拔”,历史上还有“五阳”,“七阳”和“九阳”,只是“三阳”都少见,更别说“五阳”“九阳”了。

为什么会出现“三阳”“五阳”这种现象,老和尚没有告诉他,只是跟他说过,一旦发现这种地方,发现的人会第一时间卖掉或者将自己的亲属下葬,这种地方,只要尸体一葬下去,再挖出来埋别人就没用了,所以,发现之后,为了这么一块坟地,往往会引出诸多纷争,三阳,曾经就出现过那么一次。

据说这种坟地只能埋葬百年,管一代人,随后便要立即迁出,不然尸体就会产生变化。

那时候,吴方贵已经懂事了,但是老和尚曾经是干什么的,却从来没有跟他说过,只知道,这老和尚从来不念经,每天还神叨叨的说着一些他听不懂的,时间久了,他也只是当成老人讲故事来听,类似的故事还真有不少,不过吴方贵大多没有在意。

这天,他从杂货铺取了货物之后,便挑着担子朝着清水村赶去,清水山高,后世曾经在这里发现过金矿,但是在那个年代,一座座的山翻起来,阻碍了物流的沟通,吴方贵选择这个地方,也是觉得有利可图。

连番几座山头,在下午时分,吴方贵终于来到了清水,眼看着前方村落屋子重重,随机便摇起货郎鼓,扯开嗓子大声喊道,“杂色带子花红线,博山琉璃簪。桃花宫粉胭脂片,软翠花冠。红绿梭布,杭州绒纂,玛瑙小耳圈,收破铜烂铁,可换一应物什,又有搪瓷鸟儿,菜刀柴刀咯!”

货郎的叫卖声,往往最吸引的就是村里的小孩子,这个年代,娱乐活动极度匮乏,而货郎儿走街串巷,最是能给这些没有出过山的小孩子带来新奇。

果然,货郎儿一声喊,那围在打谷场上打滚的小孩子便卯足了劲朝着吴方贵本来,而村子里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人朝着吴方贵的担子走来,有的抱着孩子,有的手上提着烂锅,有的提着一小袋米面等等,一个个说说笑笑朝着吴方贵走来。

吴方贵抬头一看,知道今天的生意差不了,心中也是开心,跳着担子飞快的朝着村里面走去,大太阳底下晒着不好做生意,便直接将担子放到了一户人家的屋檐底下。

这个年代的货郎儿是最受欢迎的,像这种山村出行不便,一应小物品也不值得他们跑一趟镇子或者县城,因此吴方贵担子里的货物也也在短时间内销的差不多,当然,他也不至于空着担子回去,原来的担子里装了不少破铜烂铁,回到县城,还能倒手再卖一次。

“不好了,快去看啊,刘家的祖坟被人挖了,连尸体都没留下,最近有没有谁看到外乡人进村!”

突然,就在吴方贵心满意足的挑着担子刚走到村口的时候,清水村里突然就炸了锅,吴方贵尖起耳朵听了听,便笑着摇摇头,挖人祖坟这种事情,还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好,但是就在再次抬起步子的时候,最后一句话却落在了吴方贵的耳朵里。

吴方贵心中一惊,立马感觉不妙,下意识的就加紧了脚步,快速的朝着村外走去,不过,他挑着一箩筐的废铜烂铁,少说也有百八十斤,再快能快到哪里去?回头一看,好家伙,整个村子的男丁们几乎人人都拿着一把锄头朝着吴方贵奔来,这个年代的小团体意识非常严重,一旦出了什么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有没有外乡人来过,而吴方贵,恰恰就是外乡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