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 / 2)
顾淮,年前新出炉的新科状元,因连中三元一朝及第,一时风光无两,华京人士送外号称“顾三元”,如今在翰林院当一名侍读修修书熬资历,为正六品。
这官儿在京城呢着实不大,不过按往年例,状元授官一般为从六品史官修撰,顾淮因着天子赞其年少有才,特例将品级稍提了一提,一下子就比同届考生们都高了那么两个品级。
得天子一句夸赞自然不易,姑且按下此番不表,这翰林院是天底下多少读书人心目中的殿堂,自来便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一说,能入此中熬资历,顾淮这官途起点不算低了。
此时前途无比光明远大的顾侍读正往刑部赶,为了去给他的同僚兼好友兼一表三千里的亲戚沈麟帮忙。想到即将可能见到的某位大人,顾淮眼中的恨意一闪而过。前途再如何远大又如何,在某些人手中,不过是轻易便可以捏死的小蝼蚁。
如今的刑部,尚书大人年过花甲,在大尚官场上混迹多年,为人处世一向滑不溜秋,不过因着沈麟祖父老镇国公的面子,平时对沈麟这名属下倒还算宽厚和蔼。但是如今这摊差使吧,办不好,那可能就是到时没法好好退休的事,老大人自然不能冒这个险,一心打算找个炮灰顶岗,结果今日刑部右侍郎李纲一下朝溜得实在快,没办法只能将重任托付给沈麟。
此案由沈麟主审便顺理成章拍定下来,大理寺及宗人府对此表示十分同意,就差弹冠相庆了。
不得不说,沈麟绝对是个背锅的绝佳人选,年纪不大官不小,不到而立官拜三品,能力自然是有的,但更架不住其背景雄厚,毕竟不是谁都有一位老镇国公祖父的,更别提他那禁军统领父亲,镇国公伯父,大长公主伯娘,还有元皇后姑母。
这后台,反正众多同僚是不会相信沈麟把差使办砸了会受到什么严重处罚的,自然此时也不会有不长眼的家伙跳出来说沈麟跟睿亲王有亲戚关系该避嫌了。
当然,大家虽然恼怒督察院那群家伙太会挑事,但也知道此事大概就是个大乌龙,沈麟只要负责将那封信跟睿亲王扯开就行,却没想到这事还真不那么简单。
顾淮到刑部的时候,沈麟正站在文案前一脸阴郁,旁边还站着两人,一人着官服,另一人却是平民服饰。着官服者先看见顾淮,顿时脸上便堆起笑容,“原来是顾三元大驾光临,实在是有失远迎啊!”
此人便是刑部右侍郎李纲了,顾淮与其倒也有过几面之交,此人行-事向来圆滑,有个女儿在宫里颇为受宠。对于如此热情的接待,顾淮心中冷笑,稍稍一顿便作揖回敬,“李大人客气,直呼在下名讳即可。”
说话间朝沈麟投去眼光,却见其微微皱眉,对自己摇了摇头。顾淮心下一凛,李侍郎却径直过去将顾淮引至案牍边,为他引见着平民服饰之人。“那我便托大了,称一声顾贤弟如何?”也不等顾淮回答,“顾贤弟,今日为你引见这位郭先生,郭先生在书法上造诣十分精深,一手台阁体出神入化,想必二位能有许多见解可做谈论。”
台阁体乃大尚王朝官方用文体,讲究方正端平,将台阁体用至出神入化者,顾淮倒是想起了一人。“久仰久仰,”他向那位始终端坐在椅子上不曾站起的郭先生说道,“想必这位便是人称“京城第一才子”的郭大才子郭先生吧。”
闻言这位郭大才子只是抬了抬手,“哪里,自不及顾三元才名煊赫。”
这位郭大才子的态度实在不好,当然他也好不起来。此人在京城文人圈中一向以傲气著称,其年少成名,曾放话若科举必直取三元。三元及第一直是个佳谈,尚朝建立至今无人夺此殊荣——不,现在倒是有了,却并非郭大才子。
郭大才子在顾淮三元及第后便消失在了京城众人视线中,看此情形,似乎是到了刑部成了名主簿。
沈麟见几人寒暄结束,正打算找个借口让顾淮离开,没想到李侍郎倒是先了一步,“顾贤弟这是来帮沈大人查案子来了?沈大人实在神机妙算,料想到此案需要顾贤弟此等才高八斗之士,李某佩服,这便让顾贤弟来看看此案证物如何?”
“李大人过奖。”沈麟跟他这位同僚关系明显十分不好。“这封信上的字迹,便要麻烦顾大人来辨识一番了。”说着侧身,将案牍上的物件露了出来。
沈麟面色着实有些差,顾淮猜测在他到来之前大概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过此时他也不做他想,靠近桌子,看向摊在桌上的信件。
这是自昨日命案死者身上找到的信件,上面还带着些许暗色的不明污渍,大概是不小心沾上的血迹,上面的内容却让顾淮小吃一惊。
“……天子不容,不君不父,若不谋上,何以自谋?”
光是这短短十六个字,顾淮内心便掀起了巨浪,一瞬间将所有事情都想了个通透。原来,这起案子的目标本就不是睿亲王,而是直指某位皇子殿下,难怪……难怪!
难怪不过短短半日时间,一件小小命案便闹得满京城家喻户晓,尸体横陈皇城内街,根本瞒不住,京兆府知晓信中内容,却不敢担下状告皇子不法之罪责,便干脆闹大,以求直达天听,让案件顺势移交到刑部,利落甩开责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