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朝晖殿议事(2 / 2)
就在何伯想着怎么把眼下还赖在曦院不肯走的林家平给弄走时,董可菡已经挑好了人。
林家平把没被挑上的丫头带走后,董可菡还未来得及训言,曾嬷嬷便找上门来。
“老奴见过姑娘。”曾嬷嬷笑盈盈地进了门,老眼却是骨碌骨碌地转着,看向了站在一旁的丫头们。
董可菡拧眉,疑惑道:“曾嬷嬷怎么来了?姨娘有病,你怎么不在身旁伺候?”
“姨娘听闻姑娘要挑下人,便指了老奴来,说是老奴做了几十年的奴婢,火眼金睛的,能帮姑娘过过眼。”曾嬷嬷赶紧解释道,以免董可菡赖自己一个不尽忠职守的罪名。
“谢姨娘关心了。”董可菡弯眉一笑,凝脂玉般白皙的面庞,在阳光下,仿佛散发着珍珠的淡淡荧色,令人不由炫目。
她语气略微歉然:“但是我已经挑好了人,就不劳烦曾嬷嬷了。”
曾嬷嬷神色一僵,却是极快地反应过来。
她笑呵呵道:“不劳烦不劳烦,就算不是姨娘的命令,老奴也想要为姑娘察看察看这些丫头,毕竟是要伺候姑娘的人,不亲眼看过,老奴不得安心呢!”
替她相看丫头是假,让她孤立无援才是真吧!
董可菡嘴角勾起温柔似水的笑意,声音柔和甜美地道:“曾嬷嬷真是有心了,那我就不再婉拒了。”
目的虽然达成了,但曾嬷嬷却隐约觉得有些不安。
……
另一边,早朝已然结束。
此时年号为景昭,所以现在的景昭帝也被称之为景昭帝。
董振身为尚书令,在下朝之后,还要随景昭帝前去朝晖殿商议政务大事。
与之同行的,还有几位与他地位相差无几的重臣。
有国家最高的政务机构管理者之一,中书令,之二门下侍郎;
处理全国军政、财文、兵刑、钱谷等一应行政事务的六部侍郎:吏部侍郎、户部侍郎、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刑部侍郎和工部侍郎;
另外中央行政监察机关,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之一的御史台。
“皇上,齐州上个月因梅雨时节降雨量大而爆发洪灾,上万亩良田被毁,无数百姓死于洪涝,而获生的百姓被迫远离故乡。”
“在长途跋涉之中,上千名百姓因生病无药,已爆发了传染瘟疫。”
工部侍郎杜大人上前禀报道。
景昭帝皱起眉头,“派下大夫前去没有?”
赵大人表情为难,道:“臣先前在接到消息后已经让人派去大夫,但是此次瘟疫爆发来势汹汹,臣派去的大夫医术浅薄,早已束手无策!”
“臣恳请皇上派御医院中的御医前往灾区,解决瘟疫!”
景昭帝抿唇,面色凝重,“朕准奏。”
“皇上……”
一事未了,一事又来。
国家之大,从来没有一日无事之时。
半个时辰后,各种大事已然告一段落。
“皇上,臣听闻尚书令董大人有一女,不仅貌若天仙,钟灵毓秀,其品行也是纯洁无暇,温柔善良。”这时,御史大夫之一吕大人上前一步,道。
“哦?”景昭帝好奇看董振,“吕爱卿说的可是自幼养在秦家的庶女?”
“禀皇上,臣所说的女子,是董大人的嫡女,董可菡。”吕大人温声道。
董振惊诧,面上却不显半点,“不知吕大人为何会知晓董某之女的名讳?”
“自然是因为董大姑娘在长安外的一个小村中久负盛名,让偶到那处私访的吕某有所耳闻。”吕大人已是花甲之年,为人公谨严明,此时他笑的温和慈蔼,倒是稀有。
“吕爱卿,这是怎么回事?你让朕有点迷迷糊糊。”景昭帝被勾起了好奇心,便忍不住问道。
“皇上,臣在那村中听闻董大姑娘自幼在习医,不仅帮村里村外之人免费治病,对待村民更是如沐春风,凡是求助而来的苦命人,董大姑娘都会竭力相助,不求回报。”
“如若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臣必定不信,但这董大姑娘从五岁至今,竟没有一日是停下行善之事!”
“这纯良品行,实在让臣敬佩。听闻董大姑娘近期回归董府,却又听传府中姨娘似乎刁难于她,臣一时担忧,所以才会特意提起。”
吕大人面上表情温和,说出来的话却让董振面红耳赤。
此时,他真是恨死了秦姨娘!
就算她想要刁难董可菡也得关上门来,当时她却是敞开大门,像是生怕外面的人不知董府内发生了何事似的。
“董爱卿,可有此事?”闻言,景昭帝眉宇间夹起了一抹不悦。
景昭帝为嫡子,皇后亲生,自小便是看不起那些妃子所生之孩,说是皇子公主,其实还不是庶子庶女。
而皇后被后宫妃子屡屡谋害,更是让景昭帝对那些庶子庶女恨得咬牙切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