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任重而道远(1 / 2)
听着广场上一片热烈的交响,苏诗儿和柳心照二女相视一笑。
苏仪本人,嘴角由始至终一直挂着淡淡的的弧度,不惊不躁。
京城的广场就在枢密院外,数十万民众的齐声大喊传入国院的春秋阁中,甚至让江北的蛮族都吃了一惊,心中寻思着人族在发什么疯?
“哈哈,大家的热情与期待,在下就算是远隔万水千山,都能清晰地感受到!”王从谏说,“没错,这期的压轴风云人物,正是苏十筹!”
众人纷纷安静下来,竖耳倾听,不想错过任何一丝细节。
王从谏酝酿一阵,开始滔滔不绝地演说起来。
“他出生于乡间豪门,六岁丧母,受尽欺压……”
“只有一位旧婢姐妹陪伴他,只有恩师同窗理解他……”
王从谏细讲苏仪的生平,将苏仪从出生到赶考时遭遇追杀的这段经历娓娓道来,原本只是微不足道的家庭往事,在这位主持人口若悬河的演说下,难免带上了一些悲剧与传奇的色彩,观众们听者无不伤心、闻者无不落泪。
王从谏的悲情语调感染了所有人,素水县广场上,一片哀恸之声。
周围传来也不知是谁的低声啜泣,苏仪无奈耸肩,深刻明白这是主持人常用的套路:先抑后扬。
“但是,他克服难关,在县试拔得双十筹,创造挺举之法福泽天下考生,更以一首《立志》引动十七丈的压城奇观,成为天择仕子!”王从谏语调一转,神色激昂道。
他的情绪感染了众人,所有观众纷纷欢呼,场面极其热烈。
“这首《立志》,不仅文采极佳,意境非凡,更有着跨时代的意义;也许很多观众都已品读鉴赏过了,但还是请允许在下再诵读一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王从谏摇头晃脑,久久回味。
许多观众也微笑点头,虽然他们早已将这首诗背的滚瓜烂熟,但其中的韵味却久久难以磨灭。
“实不相瞒,在下在初看这首诗时,便惊为天人!这一个月以来,每每读之,便是茶不思饭不想,北望中原时、涕泪交加;许大人,你觉得此诗如何?”他问。
“普天之下,已有众多名仕对此诗进行了点评,可谓妙语连珠,除了‘雄才大志’、‘字字诛心’以外,已无其他更精辟的词语可以形容此诗,老朽就不献丑了。”许识金摇头笑道。
“只不过,我许家的‘月旦春秋’不仅可以识人,更可以识物,老朽便以鉴赏师的眼光说一句:此诗的纪念价值万金难买,就算是用普通的上品神兵或利器仍有所不换,能得到此诗原本的话,几乎等于见证了苏氏奇迹的开端。”
许识金直接将苏仪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称呼为“苏氏奇迹”,更让天下百姓觉得这首代表着奇迹开端的《立志》价值非凡,心中热切不已。
“那许大人觉得这首诗,在院试后物归原主时,最终会被谁得到呢?”
王从谏问道,许识金笑而不语,所有观众百爪挠心,好奇非常。
“看来我以后拿回《立志》的时候,得好好把它藏好才行。”苏仪嘀咕。
见许识金不肯回答,王从谏只能就此揭过这个话题。
随后,王从谏慷慨激昂地细数苏仪取得的一切荣誉:投笔从戎、县试代表、劝学门联、苗刀图纸、绝世二星、情有独钟等等,苏仪的每一番成就,经过王从谏事无巨细地介绍,然后再进行添油加醋地解说,几乎使得举国若狂、所有观众群情鼎沸、心潮澎湃,好多人心中涌起一股冲动,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刻去见苏仪一面。
大部分人没听过苏仪引发情有独钟奇观的那首《自遣》,此刻一听“今朝有酒今朝醉”一句,立刻响起了一片叫好声。
“依我判断,这句诗必将传诵千载,苏十筹之大才果如传闻。”一位老人微笑点头。
“听说这首诗是苏十筹念出来的,我若是请他写下原本……”一位富商巨贾心中寻思。
“我要把这首诗列为本郡所有酒会必吟之诗!”一位情怀广阔的太守豪迈道。
“爹,我喜欢这首诗,买给我,买给我!”一位乳臭未干的富家孩提扯着身旁一位青年的袖子,撒娇道。
“儿啊,你去把咱家都卖了,看看能不能买得起这首诗……”
……
苏诗儿与柳心照透过车窗,静静地看着如开水般沸腾的广场,嘴角各自挂着浅浅的笑意。
身旁的季安不时投来崇拜的目光,苏仪又听到斜后方的那对兄弟的对话。
“表哥你看,我说了吧,苏十筹肯定能登上月旦评,许家肯定不会放过这个赚人眼球的机会,你看许家家主都亲自上……咦,表哥?陈表哥?你发什么呆呢?怎么脸憋的这么红……”那小青年说。
话音还没落下,那陈姓男子呼的一声站了起来,情不自禁般大吼大叫。
“苏十筹,千载新星,万民寄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