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第173章 还有最需要的东西(2 / 2)
津浦路北段遭到攻击,历史上是在曾国华五支队挺进冀鲁边以后的事儿了。
历史上,5月份,曾国华率五支队、孙继先率津浦支队挺进冀鲁边,为了策应徐州会战,向津浦路沧县至吴桥段出击,破坏铁路。在这之前,冀鲁边的游杂武装、冀中的游杂武装,都忙着拉人拉枪、征粮派款、抢占地盘,没人去袭击铁路。日军占领下的津浦路是安全的。
现在,由于萧四明的横空出世,八路军115师东进先遣大队挺进冀鲁边,论兵力比不上五支队,论老红军比例同样比不上五支队,论部队的拖不跨、打不烂的凝聚力,同样比不上老红五团改编成的685团老二营、也就是五支队。但有一点,那是绝对远远地超越了五支队:战术思想!
这一点,对于你死我活的灭国之战来说,尤其重要!
萧四明判断的不错,吴桥车站的日军,并没有打电话或者发电报询问军列为何未按时到达,沧县的日军、天津的日军也没有打电话、发电报询问军列到了何处。
战争年代,情报尤其重要。但从天津到德县、济南、泰安、藤县,现在都是日军的占领区,安全的很。军列上又有一个中队的日军押运,正常情况下,那是绝对安全无虞的。再加上这个时候电报也好、电话也罢,比起后世来,天差地远。一般情况下,都是军列遇到危险或者困难后,发报报告,日军才会知道军列出事儿了。象现在这样的情况,军列安安静静地停在连城镇火车站,沿线日军都没有接到求援电报或电话,一般都会认为晚点了,或者是机车出故障了,没有人会认为是遭到八路军攻击了。
按照国民政府、军委会划定的八路军的作战区域,此时,八路军不可能、不应该、也不会出现在津浦路上的。
历史上,彭明治和吴法宪之所以能率685团剑走偏锋、挺进呼吸地区,那是因为彭老总要去徐州参加作战会议,685团是作为彭老总的警卫部队前往湖西地区的。结果是刚到呼吸地区就打了个漂亮仗,等到了******的嘉奖,军委会也就默认685团听挺进湖西的事实了。
不然的话,******和军委会怎么可能允许八路军最最精锐的685团离开山西、挺进湖西地区呢?
此时,连国民政府和军委会都想不到,115师东进先遣大队到了津浦路,小鬼子那就更想不到了!
到下午四点半的时候,连城镇火车站终于迎来了第二列军列!
第一类军列停在道轨上占着道呢,第二列军列肯定是只有停下来等候的份了。
可惜的是,这趟军列拉的是1000多名补充第十师团战损的小鬼子,没有什么油水。萧四明只好勉为其难,把这1000多个增援濑谷支队战损的小鬼子,一个不拉地统统送回日本的神社去了。
到目前为止,萧四明绝对没什么,但看在王麓水、黄骅、胡青云、霍诚和干部战士们的眼里,这战果已经大的非常惊人了!
王麓水已经几次提醒萧四明见好就收,免得小鬼子发现了,出动飞机轰炸连镇车站,所有的战果都将化为乌有!
萧四明部位所动,。一个人坐在连镇火车站站长室里,边喝水边抽烟,一言不发。
按道理讲,王麓水是115师东进先遣大队的政委、军长委员会书记,是当之无愧的一把手。萧四明虽然是大队长,但他是军政委员会的副书记,是二把手。他得听王麓水的!事实却恰恰相反,可能是王麓水是萧四明的老领导,对他知之甚深,也可能是萧四明的点子多、办法高,更可能是萧四明指挥这支部队创造了那么多辉煌的战绩,反正是自从独立营升格成先遣大队后,包括王麓水在内,干部战士有意无意中都把萧四明当成了这支部队的核心。重大事情,最后都是萧四明一锤定音。虽然他很谦虚,总是征求政委的意见。
萧四明不说话,王麓水也好,黄骅也好,胡青云、霍诚也罢,说了也只是说了,只能是一种意见和建议,却不能变成东进先遣大队首长的决心和部队的行动!
见萧四明一言不发,王麓水急了,手往桌子上一拍,大声说到:“大队长,该让部队撤了!”
萧四明好像是刚刚惊醒一样,看了看王麓水,又看了看黄骅、胡青云、霍诚,老老实实地说:“不急,再等等,日军还有一趟军列呢!判断不错的话,这趟军列上,应该有外面最需要的东西!”
炮弹有了,子弹有了,药品有了,大米白面都有了,日军1000多补充兵也被消灭了,还有什么是最需要的东西呢?
王麓水、黄骅等人都默然了,不知道小鬼子还能往台儿庄前线送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