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雀三反(1 / 2)
八族这最后一次战斗,各方俱损失惨重。
虎族只剩一百,朱雀山不到三百。
五族相加堪堪三百。
狼族一兵都无。
五族这时已无再战之力,虎族跟朱雀亦不想纠缠,损伤太大于己不利。
自然,分开已是必然之势,就如虎族势弱狼族离去一般,各族都要离开。
虽说各自的兵力将近持平,但如果有两族联合攻击一族,那一族便必死无疑。
又或者联合的两族,其中一族忽然陷害那一族,又或者跟另外一族联合攻击那一族,那一族便必死无疑。
而且相斗之时,还有诸多窥视者,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藏匿于一处。
届时无有争斗也无有危险,才是最稳妥的对策。
虎狼倒没分开,狼族已一兵都无,剩下狼后便不需避嫌了。
混战谷的天气一如既往,始终阴暗到不见一丝光明。
如同狼后的心情。
狼族跟蛇蝎的战斗狼族虽然赢了,却是以牺牲五百头狼为代价而结束,比起杀掉的七百只蛇蝎,等同于亏大了。
蛇蝎二族强的很明显,弱的也很明显。
蛇族强在某一项能力,其他方面却有不少缺点,而在狼后的眼里蛇族能力的缺点被一一看出。
出战的狼族得到狼后的告知,知晓了那些缺点。
蛇族的缺点十分多,但是只有一部分有效,因为有些小的缺点如果去钻,能够成功击杀蛇族不错,自身却也会被击杀。
再不然就是重伤,在这样的凶险场所下,重伤等同于死,没有那么多能力管重伤的狼。
所以只能够轻伤,轻伤还有战力,在轻伤的前提下击中蛇族弱点。
但蛇族的弱点却也有可能被蛇族作为引诱敌人的地方,弱点是弱点没错,却是致命的弱点。
于是,狼族在攻击蛇族弱点之时,要挑选那些能奏效的弱点攻击,同时还要防备那些弱点的反击。
比如蛇的七寸。
蛇的七寸永远都是蛇的弱点,但妖兽不同于普通的蛇。
蛇族有反击之力,在被击中七寸时,有一瞬间会反击。
狼族要攻击七寸,要等到蛇族无法反击之时,才行。
这个时机,就是蛇族刚刚攻出,旧力已尽,新力未生之时。
这个时机比起蛇族反击的时机短的多,所以要想做到极难。
但是虎族、朱雀山都能做到。
狼族,应该也能做到吧。
事实上狼族却只有银狼能做到。
不,除开银狼还有少数月狼能用法术做到。
但是,其他的狼,应该也能做到。
因为黑狼、灰狼,曾经能做到。
曾经能做到,现在做不到,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是黑狼、灰狼变弱了,速度变慢了。
而且银狼也并非所有银狼都能做到,不少银狼死在了蛇族临死前的反击。
当然,银狼也杀掉了蛇族。
只是,一头银狼换一只蛇族,怎么算都亏。
当然那银狼也能够选择不攻击蛇族七寸,跟蛇族缠斗最后也是银狼胜。
诚然是如此,银狼的体力始终胜过蛇族,但是环境不允许。
缠斗需要开阔的地方,并且周围无人,否则就会影响到其他人。
而在这样的战场缠斗,无疑是被其他人影响。
并且,知道蛇族有致命的缺点后,狼族又怎么可能不去攻击。
最后狼族攻击到蛇族弱点,却也死在蛇族临死前的反击。
黑狼、灰狼大部分速度减慢,少数银狼速度减慢,速度减慢普遍地出现在狼族,表明狼族的速度在减慢。
这一点,在蛇蝎合击之时尤为明显。
蛇蝎同样歹毒,于是两族联合在一起,长此以往,蛇蝎成了歹毒的象征。
狼族则不同,狼族一向群拥而上,于是歹毒的蛇蝎,杀不尽的狼,都是极为厉害的妖兽。
蛇蝎跟狼对上,胜败便要看是蛇蝎歹毒还是狼族杀不尽。
蛇蝎有合击之技,虎狼也有,不过虎族不在。
蛇蝎的合击技,只有一招,且只能施展一次,便是以命换命。
蛇蝎跟两狼斗,到了最危急的时候,就会使出合击技。
蛇蝎使出合击技前还有个小插曲,便是蛇先施展还蝎先施展。
以命换命的合击技,当然是谁先谁死。
蛇蝎为此还互相算计,就是在与两狼的战斗中互相给让两狼击伤对方的时机。
两狼自然照做,会击伤蛇、蝎其一,于是蛇蝎的目的达到。
在蛇、蝎其中一个即将被两狼杀掉之前,将被杀死的会用合击技。
合击技是那种类似天魔解体方式,用出之后,三息后会变强两个大境界。
变强后,能维持二十息。
用出合击技,需要三息的时间,这也是狼族唯一能攻击的时间。
狼族不能不攻击,因为蛇蝎的数量远比狼族要多。
于是,两只狼族攻击向先使用合击技的蛇或者蝎。
在两只狼族攻击还未到之前,另一只蛇或者蝎,也开始使用合击技。
另一只用的跟之前那只用的一样,但先或者后使用有一些不同。
先使用者,是普通的天魔解体。
后使者用,是普通的天魔解体乘以二,因为后者会在前者死后吸进前者未用出的天魔解体化作一招杀招。
如果后者死了,那就是杀招。
如后后者没死,就直接是两个天魔解体。
天魔解体也只有蛇蝎会用,虎狼不会使用天魔解体,因为使用之后维持二十息就会死。
使用天魔解体的三息,防御力惊人,这天魔解体就如同将自身的一切榨干,换取二十息光阴。
当蛇蝎之中一名开始用天魔解体,狼族必须要去击杀。
因为用了天魔解体后,蛇、蝎能力暴涨,那本来就惊人的一项能力,顿时到达另外一个境界。
二十息时间,足够暴涨的蛇或蝎,在战场上偷袭杀掉一只或者两只。
一只还好,如果是两只呢。
而且,还是蛇、蝎一起使用天魔解体。
两只还好,如果是hi四只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