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2 / 2)
姚静却没留意孙穆在看她,只管为刘姥姥担忧不已。不想刘姥姥却连连摇手,一派胸有成竹:“几位成天都只和高门大户的太太小姐打交道,见惯了斯文人,也难怪一时觉得棘手。我们市井里去得多了,地痞无赖什么没见过,又何曾怕过这个?你们何曾见过我们乡下村妇骂架的场面?正是恶人自有恶人磨了。”
众人商议片刻,主意已定,刘姥姥就带着女儿王刘氏及其余几个婆子,由张嬷嬷在前面引路,几个人大模大样也进了花厅。
薛姨妈见孙穆和姚静寻了个借口暂离,只留自己在花厅饮茶,料得两人必定在背地里商议对策。她这次厚颜前来,只因家中被夏金桂闹得实在没办法了,本来也有几分心虚,见孙穆和姚静迟迟未归,心中不由得忐忑起来,就示意刘婆子在花厅门口打探,张望动静,想不到刘姥姥等人竟然也往花厅来了,张嬷嬷又是奉茶,又是捧果盘,论待遇竟不下于薛姨妈。
薛姨妈在旁看了,知道这刘姥姥也是从外头来的客人,心中老大不舒服。她出身金陵王家这等大户人家,原本就没见过一间厅堂招待两起客人的规矩,认为不遵礼数,颇为不悦。好容易心中默念劝慰自己说孙穆处房屋狭小,无处待客,把这事揭过,便看见张嬷嬷殷勤奉茶,论待客的礼数,似乎比自己这边还要周全许多。薛姨妈既惊且怒,先细细把刘姥姥等人打量了一回,见是一群荆钗布裙的村妇,确凿不是什么微服私访的金枝玉叶、名门贵女,更是动了气,忙向身边随侍的刘婆子使了个眼色。
刘婆子起初未能会意自家主子究竟在想些什么,薛姨妈连连使了好几个眼色,这才明白过来,忙走过去大声问张嬷嬷:“这是谁家的客人,怎地这般不懂礼数,我们太太坐在那边,竟也不过去请安问好?”
张嬷嬷和刘婆子原本在薛家时候就有几分不对付的,见刘婆子一副兴师问罪的模样,连理都懒得理她,只是微笑着站在旁边不说话。刘姥姥却站起来,往薛姨妈方向望了望,开口问道:“我年纪大了眼拙,那边坐着的,可是金陵王家的三小姐?”
薛姨妈其实和刘姥姥在大观园中打过照面的,因年老心烦,一时竟想不起来,只觉得刘姥姥面熟,此时听见刘姥姥拿她年青时候在娘家的称谓,却有几分惊疑不定,暗道:我何时和这等村妇有过来往?正纳闷时,却又听得刘姥姥身边的一个婆子诧异道:“金陵王家的三小姐?莫非就是嫁到薛家当太太,为了图谋亲生女儿的嫁妆,硬要逼着女儿做妾,逼得女儿同她恩断义绝的那位?”另一个婆子装模作样地摇头:“你休得胡说!我看这位太太面目慈祥,定然做不出那般狠毒昏聩的事情。莫是弄错了吧?”
薛姨妈坐在那里,听几个婆子你一言,我一语,眉飞色舞,将薛家的家务事说得犹如亲见一般,偏偏话里话外都透着对她的不屑,不由得气得浑身发抖,站起来喝问道:“你们是什么人?好大的胆子!”
那几个婆子却如同没听见一般,只在那里指指点点,又有一个说道:“我却闹不明白了。既是已经恩断义绝,这位薛太太又四处寻女儿打秋风,又是怎么回事?难道豪门大家的太太,都是这样的?”先前一个婆子便故意点头道:“这又有什么难猜的?想是人穷志短,缺银子花了,就什么也不顾了。”
薛姨妈何时受过这种待遇,更何况是几个她平素看不起的村妇如此当面说她,这比杀了她还难受。当下气得差点没有背过气去,大声问张嬷嬷道:“这是怎么回事?叫姓孙的和姓姚的出来!这些都是什么人,竟然敢如此说话,你们究竟想做什么?”
张嬷嬷一脸诚惶诚恐道:“太太想是误会了。孙师父和姚先生有要紧事,一时脱身不得。这位领头的刘姥姥,仔细说来还是王家的亲戚呢,据说当年可是实打实连过宗的,前不久太太还在贾家同她一起用过宴的。这些客人若非和太太有些渊源,奴婢又怎敢领到此处?”
薛姨妈为之气结。她只觉得张嬷嬷的话里处处透着狡辩,偏生一时又无从分说,怒上心来,欲要骂张嬷嬷几句时候,偏生那几个村妇在旁睁着眼睛看着,她又不好十分与下人争竞,免得失了身份,只用手指着张嬷嬷:“你——你——”竟说不出话来。
刘婆子奋勇护主,此时便走上前去,作势就要厮打张嬷嬷。若是平日,以张嬷嬷的身板,非吃亏不可,然而这日里那群村妇在旁,一个个岂是吃素的,眼疾手快就将刘婆子围了起来。刘婆子本是个喜欢仗势欺人的主,怎奈薛家式微,不得已在其他名门豪奴面前忍气吞声,今日好容易想欺负欺负张嬷嬷,就看见一群村妇虎视眈眈,气势如虹。她何曾见过这等阵势,一下子就怯了场,面上堆笑退了回去。
这下子薛姨妈颜面扫地,羞愤交加。她见这个样子决计不能讨得好了,也不等孙穆和姚静回来,竟带着刘婆子灰溜溜离开了。
姚静在旁见薛姨妈这般狼狈,顿觉快意非常,忙和孙穆一起过来郑重谢过刘姥姥等人,感慨道:“想不到这又蠢脸皮又厚的人,终于也有这等下场!”孙穆也道:“正所谓一物降一物,若非姥姥相助,只怕我们还一筹莫展呢。”刘姥姥的女儿王刘氏忙笑道:“这算什么?孙师父和姚先生都是斯文人,想来平日少这等同人放对的经验,我等却是不怕的。她若还不走时,我等自有更厉害的法子对付她。这个又算什么,乡野间那些逞凶斗狠的,比这厉害多了呢。”刘姥姥见她越说越兴奋,忙在一旁喝止她。
姚静细细打量王刘氏脸色,不由得想起了过去王刘氏刚同丈夫狗儿和离之后的情形。那时的王刘氏神色戚惶,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哪里像如今这般神采奕奕?犹记得当日王刘氏迁怒于姚静,在姚静同孙穆闹崩,四处寻找的时候闭门不纳,不知道王刘氏想起当日的情景,会不会后悔心怀愧疚呢?姚静想到此处,突然明白了宝钗当时一味反对她的原因。那时候的她过于激进,只知道王狗儿并非良人,就力劝王刘氏与之和离,却未曾考虑王刘氏和离之后的生活何以维持,长夜漫漫时如何派遣寂寞。直到如今,刘姥姥她们的棉线铺生意走上正轨,王刘氏心中有了寄托,整个人都焕然一新了。
姚静突然又想起一事,问道:“我听说乡间是最重视父母宗族的了。几位竟能不谓世俗,为小女子出头,我实在是……”她正待斟酌着说出一些感激的话,几个婆子已经七嘴八舌道:“姚先生说哪里话来?这世上的事,最重一个道理。虽说孝道大过天,但到底大不过道理去。便是我们乡间的人,也分得清是非曲直。虎毒尚不食子,在乡间若有那为老不尊、欺凌儿女的,保准被人用吐沫星子给淹死了……”“淹死倒没有,不过他若待儿女不好,将来儿女长大之后不管他,也算是因果报应了,任谁都不会说半句不是。”“把亲生女儿送去做妾?也亏得想得出来!我们乡下人还舍不得呢!”“就是!现在手头紧了就想着来要钱,宝姑娘千万不能遂了她的心意去!”
姚静听着这些村妇的话,反复思忖推敲,当日直到深夜尚未入睡。孙穆困得在床前只打盹,猛然惊醒过来,却见姚静披着衣裳在阶前站着,院子里满是露水。她忙去推姚静,要她早早歇息,谁知一推之下,姚静一把抓住她的手,欣喜若狂道:“我想明白了!我想明白了!”
孙穆一脸莫名:“你想明白什么了?”
姚静道:“这个世界还是相对公平的。”见孙穆尚未明白,忙又解释道:“虽说以孝治国,孝道大过天,又有二十四孝,种种惊世骇俗,灭绝人性之处,但既然朝廷钦定为美德,大力倡导,就说明这些压根不是正常人能做到的事情,是极端的最高标准,我们也不必以这个标准苛求自己。其实朝廷上头的人自己也压根做不到,天家无父子,古往今来,骨肉相残的事情难道还少吗?而朝廷钦定的美德,在实际推行过程中,自有普罗大众自觉自发修正,那些为老不尊、凭着父母二字就想敲骨吸髓的人终究会自食其果!”
孙穆定定地看了姚静很久,神色平静。好半天她才说:“你说的很有道理。只是这些道理我早就知道了,但又有什么用呢?”
“不止是宝钗这一件事。”姚静兴奋之意不减,用力摇着孙穆的手,神色激动,“这意味着我们其实没有那么不自由,只要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就算我们身为女儿家,只要我们比别人更努力,也可以活得很好。不然的话,武则天怎么能当上皇帝?穆桂英又怎么能当上元帅?世界是不公平的,却也是公平的。这就意味着,我们关于女儿谷的梦想真的有可能实现了啊,我的姐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