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就以身相谢吧(1 / 2)

加入书签

做一件事,无论古代还是后世现代,当主要领导的总不是最忙碌的,忙的都是副职,忙死的全是手下人物。筹建军事学院的工作开始,魏元忠等一众人忙的热火朝天,而陈易却依然如原来那样清闲,只不过稍忙了一些。

开始时候的筹建工作主要是选址,修建校舍,待这些完工后才可以进行教师及管理人员的选拔,制度教案,开始教学。因此在陈易带着人,在长安城外灞河西岸选了一块非常好的地方,令工部及兵部的相关官员开始修建依他提议而设计的军事学院校舍之后也就没他太多的人事了,他也只是偶尔过去看看,关注一下工程进展,及做出必要的修整,其他时候大多是听听魏元忠等的人报告就罢了。

天气逐渐转暖,因为天寒之故停下的对倭战事又开始进行了。

经过大半个冬天的适应,我大军已经基本适应了在倭地的生活与作战,而这次战事的开端是倭人沉不住气,从北面往近江一带进军,准备将我征倭的大军赶下海。

中大兄和他手下的一众大臣已经从海路通过安东转往长安,只不过因为路途遥远,气候恶劣,至今还在往长安的途中。被大唐朝廷新立为倭王的大海人王子不能服众,率军镇守北面的一名叫中古名仁的将领是中大兄的铁杆支持着,不理会大海人王子的命令,拒不放下武器投降。而被押往长安的中大兄也很硬气,不愿意下令让中古名仁投降,一切只能靠武力解决了。

中古名仁当然不会容忍大唐军队留在倭境内,在天气转好,可以发动战事之际,他就率先率军南下,对镇守在近江一带的大唐军队展开攻击。

不过大海人王子再没有威望,他也是大唐扶植的新倭王,依然有不少倭人听从号令。放下武器,选择了与大唐的合作。中古名仁所领的人马中,也有不少有怀有异心,不愿意与唐军为敌,毕竟在年前的一战中,倭军败的太惨了,根本不是大唐军队的对手。因此在中古名仁带领军队南下的过程中。不时有将领率领手下的军队哗变,或者私下逃离,一些人是直接投奔大人海王子去的。

未战而已先乱,让中古名仁暴怒,但又无计可施,只能在接下来的行进过程中加强监管。将所有领军将领换上自己的亲信。

为防备大唐军队从北面直接渡海攻击,倭军在北面集结了近十万重兵,并修筑了数道防线,如今证明一切都是徒劳的,防线没有任何作用,主要军队集结在北面,反而让近江一带成了防备空虚之地。让大唐军队轻松占领。这情况也可以说倭国的军事力量并没遭受大的打击,包括中古名仁在内的许多倭人将领还残存着梦想,以为凭倭军的实力可以将唐军赶下海,赶出倭境的。

不过战事的结果一定不会依照他们的梦想而演变的,大唐军队以逸待劳,正等着他们的到来,准备打一场大的歼灭战呢。

朝堂上的人,包括武则天、陈易等人在内的大唐君臣。都不担心倭境内战事的结果,他们认为再过一段时间,就是捷报传来之时。倭人在倭王中大兄被俘,我大唐新立倭王后仍有许多人不愿意来降,中古名仁还决意与我大唐军队决一死战,这让武则天很恼怒,下令尽快将中在兄及中臣镰足等倭国大臣带到长安来。并令在近江的高侃,尽歼来犯的倭军,不愿意投降者,杀无赦。

高侃当然肯定会遵守朝廷的命令。其实即使武则天不下此命令,他也会如此做的。

在特定时候,一定程度的杀戮会让敌方产生害怕心理,让他们放弃抵抗。

当然高侃也是相信,无论来多少倭兵,都不会是大唐远征军的对手。李敬业已经在年后时候乘船返回长安,正在回长安的路上,李勣病逝的消息不能不传给他,朝廷也下令让他回京奔丧,少了李敬业的大唐军队依然战将如云,丝毫不畏惧人数占绝对优势倭兵的进击。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