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吴国君臣(2 / 2)
关于智氏在干什么,以前的吴国并不会刻意探查,后来连续两次败在智氏手中,着实让吴国不得不时时刻刻注意智氏的动向了。
因此,吴国这边其实知道智氏同样启动了一个大工程的事情。
因为吴国自己有在进行大工程的关系,哪里不知道一旦启动何等规模的工程会产生多么大的消耗呢?
恰恰是了解,吴国君臣很能理解智氏表现出来的克制,他们自己也被搞得挺难受,尤其是好战的那批贵族都快被憋出病来了。
文种继续说道:“如今所需,乃是告知田氏无有安全之忧。待来日智氏复有出兵迹象,大王即刻有所动,增使田氏心安即可。”
夫差听懂了。
按照文种的意思,目前非但不能给田氏施加压力,还要好言好语地安抚田氏。
文种又说道:“虽不知为何,智氏愿见田氏复国。此亦我所需?大王或可利用一二?”
有些事情夫差并不会告诉文种,比如说以后虽然会北上挑战晋国的霸权,伯噽这一次出使却是为了缓和与晋国的关系而去。
现在想要影响晋国的国策,无论怎么看都撇不开智氏,乃至于最应该接触的就是智氏。
事实就是只要能够影响到智氏,不止能够影响到晋国的国策制定,直接的体现就是在齐国的博弈上即便情况不会变好,反正不会往更糟糕的趋势滑坡。
吴国应该怎么影响智氏呢?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晋国卿位家族的贪婪,再思考出既不会让智氏获得太多好处,又能够让智氏受到勾引的方向。
这一次伯噽身负使命前去求见智瑶,会提到的就是吴国与晋国的布匹交易,再来就是打算商谈一块从宋国谋取利益。
什么?魏氏代表晋国跟宋国结盟,吴国还怎么邀请智氏对付宋国?
对晋国的卿位家族来说,他们防着对方远比对国外的戒备心更大,一切只因为晋国没有出现过被外部势力灭掉的卿位家族,但凡有卿位家灭亡一定是在内斗中失败。
历史也一再证明一点,只要利益足够大的话,没有什么是晋国卿位家族干不出来的。
夫差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应文种,看向了公孙圣。
这个叫公孙圣的人上次因为智氏而逃过一死。
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公孙圣反对夫差出兵齐国,其中就提到智氏早就对齐国虎视眈眈,一旦吴军北上的话,哪怕吴军战胜了齐军,智氏也一定会出兵攻击吴军。
当时非常生气的夫差本来是要杀掉公孙圣,或许又觉得那么就处死公孙圣不够解气,打算在出征北上的军队得胜而归之后,好好嘲笑公孙圣再杀死。
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公孙圣说对了。
也许是夫差认知到想跟晋国争夺霸权没有那么容易?
可能也是夫差发觉自己变得有些飘飘然,意识到身边不能全是只会说好听话的臣子?公孙圣逃过了一死,从那之后也一直扮演着谏臣的角色。
公孙圣看到夫差视线转移过来,马上问道:“大王以为智瑶何许人也?”
老实说,还真没有人对夫差问过这个问题。
智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夫差并不知道其他人会有什么答桉,自己一时半会也无法说出什么来。
“瑶,智氏次子,自幼得其祖、父宠爱。听闻总角之年便参与家务,十二岁初次领兵战胜诸侯,十四岁二次领兵再胜诸侯,随后便是战无不胜。齐国如今此般,大王以为乃是为何?”公孙圣说道。
太子友有些郁闷地看着公孙圣,觉得前面还说得好好的,后面为什么要问那么一句,有被押出去砍了的可能性呀。
夫差不会去回答公孙圣刚才的提问,回答的话,不能睁眼说瞎话,说是吴国造成齐国现在的局面,讲是智瑶的布局又会显得自己很无能。
其余人也是用各色的表情看着公孙圣。
那么多人之中,文种看似表情肃穆,心里却是在想:“公孙圣不死,大王(勾践)的复仇大业便有阻碍。应该想办法除掉啊!”
公孙圣停顿了一小会,期间看了在场众人一圈,视线重新落在夫差身上时,说道:“如原国有瑶,何至有晋?”
也就是说,智瑶不止可以作为一名力挽狂澜的人物,还是一位能使国家变得无比兴盛的大臣,要是智瑶出生在原国没有被晋国吞并之前,还不知道会是谁吞并谁。
夫差能明白公孙圣是什么意思,不耽误越来越想把公孙圣干掉,一边又在想:“正是因为智瑶能力强又聪明,或许……才有可能在对待田氏上面进行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