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成长(2 / 2)
顾小年原本就觉得他哥会去美国,也没什么犹豫地就去报了个托福班,趁着两人还在休假,就一起去学习了,因为口语都很好,每天督促着背单词,结果第一次就考了高分。
章妈妈原本就很希望小儿子能够和自己住一起,既然儿子要成年了,也不计较什么监护人方面的意见,申请个学校坐个飞机就能过来的事,以前怎么就没想到呢!她心情一好,就在Y大附近买了栋小别墅,亲自去布置好房间,还在外围种了很多蔷薇,希望小儿子能够喜欢。
章徵臣车祸的事情并没有太多人知道,因为沈老和章厉的隐瞒,章妈妈自然也是不知道的,而章徵臣也不愿意让她担心,何况自己不是没有事吗。于是怀着美好心情装扮房子的章妈妈也没有冲动跑去章厉那里炫耀,自己儿子从此就是自己的了。
这个暑假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两个即将成年的人却在这个短暂的时间很快地成长了,顾小年明白他哥也是需要他的,他对照顾他哥的那段日子很有心得,也知道自己如果不变强大,对很多东西都很无能为力,比如看着还没醒来的章徵臣,只能祈求上帝。而章徵臣比起小年变化得更多,以前他给人的感觉是静默内敛的,而现在却多了气势以及眼里的犀利。
开学后,章徵臣就去办了休学手续,而美国那边也有章妈妈处理,等到离别的日子到了,两人都默默地看着对方,比起之前不愿意分别的两人,现在的离别意味着更加美好的相逢,一个相知的拥抱便是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好好照顾自己。”
“我知道。你也是。”
“嗯。”
顾小年看着那个挺拔英俊的人大步走入自己怎么也望不到的地方,才感觉酸涩的感觉往眼睛里涌去,摸了摸眼睛,却是干涩的悲伤。
他独自坐公交车回学校,打开手机,看见新信息,“KISS YOU.”他微微地笑了,轻吻那几个字,我会很快就来了的。
章小弟觉得顾小年变了,这种感觉从他哥走了之后就很明显,小年和周教授待在一起的时间更长了,他把更多的时间奉献给了实验室,才大一就开始写论文,他知道小年聪明,但也没想到能够这么厉害。
“你为什么这么努力?你是要一年读完四年的书吗?”
问这句话的时候,章小弟看见顾小年发了会呆,然后笑着说:“因为有个人在等我。所以我要快点走。”
章小弟听不懂,但他没有追根刨地的习惯,就淡淡地应了一句继续在课上睡觉。
顾小年上的研究生班里认识的学长学姐都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周炎听说他要写论文还亲自指导了一番,周玉平对这个学生很看重,给了他一张国际型学术会议的通行证,要他和自己去参加。
顾小年对现在帮助他的人都很感恩戴德,他虽然没有他哥那么好的家世,但他有一群知心的师友,他努力地去吸收知识,也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想法。
投论文给外国的刊物有个好处就是他们不会说你的资历低,不会说你没有什么职称所以不能发表,只要你真的有亮点,他们就会让你一次次地修改,最后定稿。
听周炎说自己的论文被退回八次后终于发表了的心酸历史,小年原本以为自己要等几个月才能收到回音,但没想到仅仅一个星期,那边就有人来联系自己。
“我们对您的想法很感兴趣,不过还是需要您在某些地方修改一下。”
顾小年看了看退回来的论文,红字部分还是蛮多了,他认真地改了一次,虽然工程量很大,但收获也很多,每当改到半夜收到他哥发过来“睡了没”的短信,他就会想章徵臣现在在干吗?
是不是也和自己一样这么辛苦地赶论文。
听说国外的图书馆资源丰富,顾小年原本有些疲倦的心顿时注入了一股鲜活的动力,004也不好说什么,它每次都会给宿主摆上一杯牛奶,默默地陪着宿主。
十一月的时候,顾小年的论文终于在美国一个非常有名的刊物上发表了,学校为此还表扬了他一番,周教授不说,脸上还是很有光的,这让他们学术报告一行变得更加有意义了。
顾小年是那些报告者里年纪最轻的,但他大方地站在台上侃侃而谈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个小天才,是一颗新星。
在他发完言后,来自Y大的卡文教授很犀利地问了他一些刁钻的问题,很多学者都觉得这是在为难这个小伙子,不过倒是饶有兴致地观赏这年轻人该怎么解决。
顾小年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还是很有信心的,这种信心奠定在无数的资料和实践的基础上,论文也是改了又改,所以他对这第一篇论文可以说是熟悉得倒背如流,那位教授能够提出这种问题也是在认真思考了他的报告之后,他淡淡地笑了,回答了教授的疑问之后也承认了自己在某方面的疏忽,最后又感谢教授对他的指点。
在场的学者虽然都有点心高气傲,但还是比较喜欢谦虚的年轻人,虽然顾小年回答的内容还是有些瑕疵,不过这个年龄能够有这份品质已经很不错了。
最后散场的时候,很多大学的教授过来向顾小年伸来橄榄枝,周教授被挖墙角也不气不饶,人总是应该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顾小年只对Y大感兴趣,而它的世界排名也是前五,原本以为卡文教授对他的回答不满意所以没来找他感到失落,结果最后人群散去,卡文教授翩翩而至,“如果你愿意来Y大,我会考虑做你的教授。”
顾小年简直欣喜若狂,他也知道他的机会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金手指大开。其实这种天才真的有,前几天还听一个在人大考古系的同学吐槽他们系里的大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