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锦上添花(1 / 2)

加入书签

正像封天所说的一样,日军结束了国内争论,匆忙上阵,军队开始集结,一部分通过海路抵达大连港,而有一些军队是从朝鲜半岛登陆,通过陆路进入东北。

这就造成了日本军队不可能齐头并进,只能分批次的进入东北境内。

而此时,从日本本土进入东北的第十四师团受命北进,支援第二十师团作战。

日军的行动无疑为封天创造了条件,可以利用主场作战的优势,集中兵力消灭一股日军。

封天只能采取灵巧的战术与日军周旋,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北方抗日军硬抗日军恐怕得不偿失,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这等买卖封天不想干,好不容易归拢这点军队可不想拼光了。

而且,与日军硬拼,一旦被日军缠住,等到日军的后续军队上来,悲剧的肯定是北方抗日军。

目前封天手中的主力军只有一个第七旅分解扩编而成的四个旅,再加上张树森和常经武两个旅的军队,人数上不占优不说,军队训练、实战可就差多了。

若是按照常规战法,第七旅走到现在怕是剩不下多少了。

所以,从九一八之夜,封天一直采取奇兵战法,零打碎敲,最后完整地消灭日本关东军主力所部。

这一次大踏步后撤,地盘是丢失了,东北的经济损失也很难估量,可这些地盘早晚都是要被日军占据的,也就无所谓损失。

表面上北方抗日军畏战退缩,可在战略层面上非常有利于北方抗日军,也有利于军队大整编以及大练兵。

北方抗日军队大整编任务交给了赵镇藩,封天亲自编写了军队训练大纲以及作战条例。

封天编写的这两份文件彻底颠覆了这些军人原有的观念,军事训练原来可以这样进行。

作战条例也是耳目一新,至此,封天再一次展现出特有的军事才能,威信再一次提高。

整编军队,骑兵计划扩编到六个团,每个骑兵团编制两千人左右,骑兵总规模控制在一万两千人以下。

步兵的编制扩张的很快,步兵第一旅旅长何立中,第二旅旅长王铁汉,第三旅旅长徐利强,第四旅旅长宋未照,第五旅旅长常经武兼,第六旅旅长张作舟。

封天估计冯占海坚持不了多久,为其留下一个旅编制,等到冯占海回来后组建第七旅。

不仅军队大扩军整编,北方抗日军还组建了铁道兵、工程兵以及农垦建设兵等准军事部队。

准军事部队要一边生产一边练兵,为作战部队提供兵员储备。

安排完这些事情,封天要起身西行,因为山西的阎锡山想要见一见这位新贵。

国民政府既然已经说了,安排北方抗日军屯住长城外,山西掌握长城外一部分区域,需要交接。

一路西行,封天顺便视察了东北流亡民众的临时安置。

这可是冬天啊,要人命的天气,北方天寒地冻,封天可不想造成大量的民众死亡。

从东北流亡过来的民众当中,轻壮年大都组织起来了,不是参加铁道兵、工程兵、就是加入各工厂,还有许多农场需要大批的人劳作。

东北流亡的百姓实在太多了,大体估算,最少也有六七百万人。现在还有一些东北老百姓向这边汇集,要不了多久,肯定会超过一千万人口。

人很多却没有房子安置,这也是北方抗日军政府面临的最大难题。

冯庸按照封天的建议,寻找背风向阳的位置建造临时房屋,其实就是半地下的土窖子。

居民安置点只留下一些老弱妇幼,一排排的土窖子,一半暴露在地面之上,一半是地下,这样便于保暖。

屋子里几乎都是大通炕,很长,端部是伙房,即可做饭又可以烧煤为大通炕提供热量。

屋顶使用泥土加干草覆盖,有足够的厚度保暖。

朝南方向开敞,奉天被服厂制造了许多棉被,将这些棉被挂在南面。

白天卷起一部分透光,晚上放下来保温。

虽说很简陋,却足以让东北数百万流亡百姓安全度过一个艰难的冬天。

即便那些妇幼也被组织起来了,烧火做饭洗衣服总可以吧?

把孩子们按照年龄组成几个等级,由东北大学的学生们组成的识字班,教授孩子们读书。

妇女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被服厂安排一些人,还有一些要照顾孩子,那就在驻地做一些加工活,烧火做饭她们是主力军。

总之,这里没有闲人,都在为抗战尽一份努力。

封天深深地知道教育的重要性,连孩子们都会唱义勇军之歌,他们都知道家乡被日本略者霸占了。

后世封天那个时代,教育无疑是失败的。

人们只关心物质基础,从一个有信仰的年代变成了只有物欲横流的社会。

甚至有些学者们天天宣传以和为贵,麻痹人民,哪怕外国的军舰已经到了家门口,他们还在为敌国唱赞歌。

媒体不是宣传国粹,甚至认为国粹们都是垃圾,一切以外国为标准,教导人们崇洋媚外。

西方势力的渗透,甚至你只要在网络上发表一点不利于外国的言论,只要你是歌颂自己的祖国,便会招致一大批的人群殴。

凡是政府说的话都是假的,专门有一批人唱对台戏,一些人生怕国家不乱。

这里面不排除有些人为了一点利益,拿着外国人的施舍替帝国卖力,人真的很无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