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六章:机会来临(1 / 2)

加入书签

有很多人会以为,秦桧与高宗皇帝是一伙的,秦桧的所作所为,都只不过是高宗皇帝的暗中指示而已。

这种看法,明显有着某种的偏差,因为高宗皇帝和秦桧的诉求是不同的。

对于高宗皇帝而言,他唯一的诉求是要保住他的帝位。

能够威胁他帝位的有两个途径:一是来自北方金国的压力,这意味着亡国;二是来自内部,包括将领的叛变,又或是皇室宫廷的纷争。

而对于秦桧而言,他所要求的就相对简单很多---权利和荣华富贵。

可以这样说,只要能确保他继续当首相,他才不介意谁来当这个皇帝。高宗皇帝也好,金熙宗也好,都在秦桧的接受范围之内。

这种说法并不是信口雌黄,而是有所根据的。

在高宗皇帝发出捉拿完颜兀术的赏格诏书的两天后,秦桧通过枢密院下令,把权提举宿卫亲军统领刘锜提升为东京副留守,率领两万八字军属沿水路北上,到开封府汴梁城去抗击完颜兀术所率领的金兵主力。

这个命令一出,南宋朝廷内外,一片哇然。

这样的安排,有没有搞错???

朝野上下对于这个安排的错愕和不解是有道理的。

从地理方位来看,距离旧都开封最近的无疑是驻扎在鄂州的岳飞;按照兵力战绩排名的话,也非他莫属。

可岳飞从始至终安静地呆在原地不动,一直不动,哪怕南宋派去开封府探望祖陵的使者从他的辖区路过,他申请带兵护送也被勒令安静。

不用岳飞没关系,用韩世忠总该可以了吧。

即便你觉得岳飞和韩世忠两人不听话不能用,最起码也要用张俊这支老牌的野战军团吧。

可如今。朝廷居然派出弃将刘锜和后妈生的八字军。

刘锜和吴玠,这两员当年西北大军中最勇武的战将,在富平会战之后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

吴玠毅然脱离张浚的管辖,率领本部士兵来到大散关。重创完颜兀术。创造了一个和尚原的奇迹;其后扶摇直上,直至节度使的最高荣誉。

而刘锜一直紧跟着张浚。随着张浚在仕途的上落而变迁,最后被降职为一名权提举宿卫亲军统领,实在可叹。

相对于刘锜,八字军的历史更加让人唏嘘不止。

建炎元年。河北招抚司都统制王彦,率领七千步兵渡河抗金,入太行山创建八字军,发展至十多万人,屡创金兵。

当时王彦的十万八字军与宗泽的百万义军遥相呼应,随时反攻金国,可是随着李纲的下台。宗泽的逝世,大好形势轰然倒塌。

宗泽的百万义军在杜充的摆弄之下,分崩离析;而王彦的八字军则辗转去了陕西,继续与金兵纠缠。

后来随着西北战场的稳定。八字军回守长江;又因为王彦拒绝并入岳家军,在王彦死后,整支八字军并入了张浚的都督府,成为一支没人管的队伍,平时的待遇连临安府的衙役都不如。

这时派出刘锜和八字军的这对组合,孤军深入远赴河南,实在搞不明白朝廷的用意何在。

要注意的是,宋军全部兵力只有两万人,这些残兵弃将要面对着完颜兀术的十多万主力,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合理的安排。

唯一能够说得通的理由,就是秦桧希望这支宋军失败,让完颜兀术长驱直入,把整个南宋歼灭,然后让他来继续管理这片地区。

秦桧实在难以估计,假如让宋军赢了这一张,身为一个臭名远扬的主和派,他会落得一个怎样的下场。

反而是宋军输了,无论后面的进程如何,对他秦桧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

对于朝廷的这个任命,压力最大的还是刘锜和他的八字军。

让两万非主力步兵去单独抵挡十多万金国主力骑兵的冲击,这样的一种情形,与飞蛾扑火又有什么差异?

虽然如此,刘锜还是带领着他的新队友们上路了。

以中原河南地区幅员之广褒,区区两万人不过是一小撮胡椒面,撒进那么大的一锅汤里,什么都看不见。

在三百多年的两宋历史之中,最辉煌动荡、壮怀激烈、遗憾掺杂、屈辱难当,又光耀后世的战争之年的开始。

......

说句实在话,对于完颜兀术亲自组织的这一次南侵攻势,不但临安府的那帮文官们毫无准备,甚至连岳飞和韩世忠等军方的大佬都有些措手不及。

原因很简单:来自北方寒带地区的游牧民族总是选择在深秋或者严冬的时节来发动攻势,这时已经进入盛夏了,来自北方的士兵能否适应如此酷热的天气?

不过,当南宋的军方大佬们一摊开地图,在对比斥候从前线送回来的情报,紧绷着的心脏很快就放松了下来。

金国分四路大军进攻南宋:

第一路大军由负责进攻陕西的右副元帅完颜撒离喝来统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