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我的请求(1 / 2)

加入书签

ps:感谢书友天下路 、swingk 、伪毅、*风云雷电*的月票。感谢书友中华劳尔的打赏。求月票和推荐票。

如果说方明远的前世里,华夏最遭国人恨的国有垄断企业列个榜的话,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将电信企业和石化企业列入头两名,这两家垄断企业,可以说是盘在华夏国民身上最大的两只吸血鬼,源源不断地从国民身上吸取财富,以喂饱他们那贪得无厌,永远看不到底的胃口。

对于国内的这些石化企业,国人们简直就不知道说他们什么好!油价低迷的时候,不见他们多进口储备,油价高昂的时候,也不见他们减少进口。最可气的是,国际油价一百多美元一桶的时候,与国际油价四五十美元一桶的时候,国内油价居然相差无已!而且是世界油价一上涨,国内油价立即涨,而世界油价一下跌,国内油价却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一拖再拖,拖到国际油价又开始上升了,他们又可以名正言顺地提价了。而且油价年年涨,他们还年年亏损,需要国家给予补贴,真不知道,那些钱都被他们用来做什么吃了!

方明远记得很清楚,前世里,华夏正是从九十年代中期,从一个石油出口国变成了一个石油净进口国,并且进口数量年年递增,到了二千年的中期,华夏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了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每年进口的石油数以百亿美元计。虽然后来,国家也意识到了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决定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但是到了那个时候,世界原油的价格已经推高到了数十美元,甚至于上百美元。而且更麻烦的是,中东已经落入美国之手,而且从中东运来的石油,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而东南亚几国与华夏的关系又一向不睦,随时可能卡断华夏的原油进口路线。国家不得已转向了俄罗斯,但是又有日本竭力地进行搅局,安大线最终经过近十年的谈判,仍然是落个水中月、镜中花的结果。

如果说,国家能够赶在苏联解体前,华美关系还算是平和的时候,建立健全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一来,可以增加国内的能源安全,手中有油,心头不慌;二来,也可以减少在买油上所付出的外汇支出;三来,在面对外来势力的讹诈时,底气也可以更足!方明远知道在华夏,想要改变点什么很难,即便是自己是个重生者,想要与大环境相抗争,恐怕也是螳臂当车,但是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国家重复着“历史”上的老路,却又令他感到自己的良心不能容忍。

在迪拜酋长国的这些天里,他没有少想这个问题,最初自己只是一个普通家庭中的普通人,虽然后来在日本有了小小的名气,家族在秦西省也有了小小的名气,更是拥有了一笔不小的私有财产,但是方明远也只敢在秦西省里小打小闹,最多也不过是做一些顺水推舟的事情,将历史上原本就注定发生的事情,提前让它发生而已。加入到铁路改革进程来,对于方明远来说,都是一件相当冒风险的事情,如果说不是涉及到苏浣东,他也是会三思三思再三思的。

但是如今有了这一笔天外模财,令方明远的底气立时足了不少,即便是国内现有的产业全部亏损掉了,即便是自己手头这些美元也全部打了水漂了,还有投在科威特的那十亿美元和日本、香港、迪拜酋长国的产业,足够保证方氏家族中的所有人,这一世里衣食无忧了!

所以,方明远想试着正式改变点什么……

“为什么你会这样想?”苏浣东有些不解地道。

“苏爷爷,您是铁道部部长,所以对于我国原油的生产和出口情况并不了解。您可以和有关部门咨询,是不是我国的石油产量,如今已经进入了平稳期,很难有高速的增长。近几年来,我国已经没有什么大型的油田被勘探出来,而那些建国初期所发现的油田,如今已经慢慢地枯竭,而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正在迅猛地发展,对于油类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这一点,相信在石油出口的数量上,有着最明显的反映!”方明远胸有成竹地道。

“以这一次因为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所造成的油价波动为例,如果说我们日后需要大量地进口石油,却没有石油战略储备,那么突然走高的油价,会对我国的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可能令我们像欧美国家一样,不得不陷入经济衰退的泥潭里。这一点,从我和您说过的斯科莫石油公司和四国石油株式会社、富迪石油控股公司他们不得不为此支付超出原油价一倍多的价格购买原油上,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苏浣东沉吟了良久,虽然说对于华夏的石油产业,他确实是并不了解,但是方才听方明远所说的,日本和英国三家石化企业,就是因为科威特的被占领,而造成原有的合同无法履行,而不得不以巨额的资金购买高价原油,近百亿美元啊,这可是几乎相当于华夏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一了,这样的前例,怎么能不令他感到触目惊心啊。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相信方明远的眼光,这些年来,凡是他提醒自己的,无一都已经发生,或者说已经露出了苗头,特别是中东的动荡不安,更是仍在眼前。所以,对于他交上来的这份报告,苏浣东怎么敢有半点的忽视。

只是他并不是主管这一块的部长,贸然伸手,那是很不妥当的,也是违反官场的规则的,很容易引来他人的不满。所以即便是认为方明远说得有理,如何将这份提议送到领导们的桌上,却是要好好地琢磨琢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