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前往白鹿洞书院(2 / 2)

加入书签

青崖书院的创始人为汉初文宗李勃,为人博学,通晓百家。后来李渤为弘扬学术,于庐山五老峰修建亭台楼阁,疏引山泉,种植花木,招收门生,成为一处学派圣地。由于这里山峰回合,形如一洞,又多山崖瀑布,故取名为青崖书院。青崖书院创立三百七十二年,文化宝地期间出过的英才浩瀚如繁星,而这一代的院正山长文宗李安李先生,大唐公认的六大文宗之一,更是为当今皇帝亲叔叔。

初一入庐山境内便大感觉不同,真正的书卷气浓厚,走在五老镇的街道上,随处可见深衣学士服打扮的人,手握一卷书,临街而读。街上多买字画,书籍的,买家沿街就读,卖家安坐店铺内,桌上一盏茶,一把折扇,靠在椅子上读着手中的书籍。买家若是觉得书籍尚可,照着墙壁上的清单放下几十几百文钱放在柜台上离去,也不打扰老板读书,即便不买也不会有人赶你离开,如果聊得来老板甚至会邀请卖家喝杯茶详聊。

“难道他们不怕丢了书吗?”韩通文问道,这要放在前世老板是个呆子八成会赔死。

“我父亲说这就是文人的力量,武者能改变的只是一个人的肉体,但文人的教化却能改变一个人的内心。这样的习俗在这镇子上已经持续了无数年了,但从未听过有谁家丢过东西的”

韩通文一笑,他发现他爱上这个淳朴的地方了。

街上无论老少穿着虽然不是华丽,但干净整洁,一身深色青崖学生服,每个人都客气的一塌糊涂,言必称请,道必称谢。

青崖书院建在庐山五老峰上,走在庐山之中,看着群山重叠,如直入云天,为峰,或连绵不绝,为岭,破有一股幽深雅静之意,其间建着很多观景亭台供书院学子游玩,不少亭子里都有人安坐其中,听着空山鸟语闻着书卷的墨香,真是人生一大乐事!所有的行人一进入这里便会主动的安静下来,生怕打扰别人,原本就喜欢读书的韩通文竟然有种迫不及待的感觉。

行至半山腰,便可看到一座规模宏大的的建筑群,双层飞檐单门,门上高悬李渤手书的“青崖书院”横额。门前古树垂荫,溪水轻吟。此时的书院大门大开,一年岁不小的老者躺在大门旁树荫下的摇椅里边着大门便闭着眼休息。

“老人家,您好,我是来拜访吴青河先生的!”叶柳道

“拜访吴先生?你是他什么人!”老者睁眼

“家父叶天南二十年前曾是吴先生的门生,今日路经白鹿洞书院替父特来拜访”

“哦?原来是吴先生得意弟子的儿子啊”老者笑盈盈的起身,弓着腰将他们往书院里带“走吧,我带你们去吴先生的住所,吴先生现在正在上课,一个时辰后才有时间”

踏入书院一个个映入眼帘的便是一面影壁,影壁上面的字龙凤凤舞,绝对是出自大家手笔。

“青崖书院学规!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教之目。尧、舜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左:

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为学之序。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

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左: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修身之要。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接物之要。余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近世于学有规,其待学者为已浅矣。而其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也。故今不复以施于此堂,而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列如右,而揭之楣间。诸君其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则夫思虑云为之际,其所以戒谨而恐惧者,必有严于彼者矣。

其有不然,而或出于此言之所弃,则彼所谓规者,必将取之,固不得而略也。诸君其亦念之哉。”

韩通文在此驻足很久,感慨良多,上一世的教育都是以钱为中心,而忽略了人最重要的德行教育,所以根本感觉不到那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孩子从小就教育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把所有陌生人无论好坏先全部当成坏人来对待,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而报纸新闻上面记载的那些韩通文权当他是在放屁,亲眼看到的才是真的。重生在这个人性光辉的时代韩通文感觉一切都是那么舒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