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三章 搬家前后(2 / 2)
分居跟分家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这其中不仅涉及到家族财产的分割,更重要的是一旦分家之后,那份亲情就会变得淡起来,这可不是刘和想要的结果。
刘虞对于儿子搬出去居住是赞同的,否则刘和也不会刚成婚没几天就搬家。刘虞觉得借着刘和完婚的机会,正好可以让儿子开府另过,这样属于刘和的空间就能再开阔一些,免得父子两个总是呆在一起,难免有些束手束脚。
刘和如今虽然住进了新府宅,但家中的账目支出还是由大欧氏负责打理,每天的晚饭也是一家人一起吃。为了增进家人之间的情感,刘和专门让城中木匠制作了一套仿西方的那种长条餐桌,这样既能让家人之间亲密交谈,而且还不动声色地改掉了大家跪坐在卧榻上吃饭的习惯。
最让刘和无语的是,搬家的时候,刘和本来是要将西院书房内那些新式家具挪到新府宅那边的,结果被刘虞给拦住了。刘虞告诉刘和,西院书房还给他保留着,这样显得亲近,刘和信以为真,结果过几天回来看时,刘虞已经老神在在地坐在太师椅中阅览起了从亲家蔡邕那里借来的书卷。
见到刘和时,刘虞也不难为情,理直气壮地告诉儿子,书房得有人每天清洁打理,让别人干这件事情他也不放心,索性便自己来做。
好么,刘和被自己亲爹“算计”了一把,也没地方说理,只得催着几个木匠抓紧时间赶制自己书房内需要用的全套家具。好在这几位匠人已经做过两套新式高脚家具,现在是熟门熟路了,倒也不用刘和等的太久。
刘和搬入公子府的第二天,登门拜访的人便络绎不绝而来,似乎大家早就在等着这一天似的。
一开始来人还注意点形象和身份,都是趁着入夜之后才会乘坐马车悄无声息地前来,到了后来因为想要拜会刘和的人太多,也不知道谁第一个坏了规矩,因此只要看到刘和在府中时,大家也不再分黑夜和白日,赶紧就往公子府中挤。
第一拨赶来拜会刘和的是幽州各郡太守派来的信使,他们在刘和完婚之前便已到了蓟城,这次急不可耐地单独拜会刘和,却是想为本郡多争取一些好处。
比如新上任的渔阳郡太守尾敦就派了郡里的学官掾史、田曹掾史、金曹掾史三位分管文教、垦殖和财政的官吏前来拜会刘和,希望能从刘和这里为渔阳多讨要一些进入幽燕书馆就读的士子名额,一些上等的种子和农具以及州里刚刚设立不久的扶贫救济基金。
别郡的官吏前来拜会刘和,总要带些价值不菲的礼物,尾敦派来的这几个家伙却是两手空空,而且理直气壮地说渔阳如今一贫如洗,实在穷得没钱给公子送礼,因此迫切需要公子的帮助。
刘和被尾敦这一手搞得哭笑不得,他有些好奇地问那位主管渔阳郡文教之事的学官掾史:“渔阳如今人口稀少,要这么多的名额回去干什么?”
学官掾史是位五十多岁的严肃老者,他回答刘和:“正因为渔阳如今人口稀少,因此更加需要读书人前来教化民众、治理郡县,否则长此以往,渔阳的百姓只会越来越少!”
刘和又说:“渔阳想要多一些的名额,应该去找韩州牧和蔡大学士,我只负责幽州的军务,管不到这些事情的。”
那位学官掾史赖着不走,对刘和抱怨说:“临来蓟城之前郡守大人特意交待过,渔阳的所有事情去找大公子即可,还说大公子离开狄平之前承诺过,如今你却推三阻四的,分明是想赖账!”
刘和转头看看渔阳来的田曹掾史和金曹掾史,两人一起使劲点头,看架势尾敦也是这么跟他们说的。
得,看在渔阳这几年被祸害不浅的份上,刘和说什么也不能让几位“老爷”空着手回去不是?他将拨给渔阳郡的学子名额从六个增加到十个,又亲笔写了一个条子,让马城农具坊优先供应渔阳三百副重型曲辕犁和两百副轻犁,最后还得给尾敦拨去一笔特殊的扶贫救济款子。
刘和这边还没有把渔阳来访的官员送走,护卫陶宽前来向他禀告:“公子,涿郡有几位官员手持太守张瓒的信笺在府门外求见。”
“得,又来一群讨债的!”刘和顿觉头大,恨不得赶紧搬回太傅府居住。(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