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一章 潜伏的细作(2 / 2)
实际上,余昂只是化名,这位潜伏在公孙模身边多年的书生,本命叫做邢颙,字子昂,乃冀州河间鄚县人。邢颙年轻时曾获朝廷举孝廉和被司徒征辟,但都不应命,而且改易姓氏和表字,跑到了右北平郡,跟随着当时的幽州名士田畴在北方四处游历,并且结下了深厚的有情。
余姓,读音与颙同。邢颙表字子昂,为了隐藏身份,他却改成了子兴,而“兴”字的读音却是与“邢”相同。
田畴身为刘和手下军情司的司长,自然要广布耳目与四方,而邢颙在田畴找到他之前,便已经在辽东落了脚,所以很容易便搭上了线,成为军情司潜伏在辽东各地的谍子当中的一份子,而且是属于比较重要的那一种。邢颙本来可以潜伏进入襄平,但田畴为了他的安全考虑,同时也是觉得高显位于辽东、东部鲜卑、夫余国和高句丽四方势力汇聚之地,所以让他的这位好朋友安心潜伏在了公孙模的身边,直到攻辽战事开始之后,这才启用。
另一个时空之中,邢颙可是在曹魏政权中升官至太子太傅、司隶校尉和太常,足见他的能力不凡。这个时空当中,邢颙因为跟田畴的关系,所以安心呆在高显做了公孙模的幕僚,虽然有点大材小用的意思,但这只是暂时的。一旦辽东事毕,田畴怎么也不会亏待了他的这位好友,估计至少要向刘和当面推荐邢颙出任一郡太守之职。
邢颙派人前往险渎报讯不久,一切准备妥当,便带上公孙模准备好的礼品,在几十名卫兵的护送前往天罡城。
天罡城,便是后世的长春城,正是夫余国现在的王都所在。
说起后世的长春,还有一些漫长的历史渊源在里面。如果单从字面意思理解,貌似云南的昆明被称作长春才更恰当,因为昆明的气候一年四季温润,被人们称作春城。而远在东北的长春因为处于高纬度地区,所以每年都有一个漫长的冬季,春季却是一晃而过,时间非常的短暂。
长春之所以得名,来自几千年之前古老的肃慎语“茶啊冲”,是古代肃慎祭天时候的祈福之语。因为祈福之地在喜都,后世渐用“茶啊冲”取代喜都(汉语的译转音为“长春”),后来便成为了地名。
茶啊冲城是长春最早的称呼,始建于公元前舜帝时期,是早期肃慎王国的第二个王都,当时是肃慎南支(满族先祖)的主要聚集地,称为喜,肃慎的第二代王室在此修建土坯城墙和宫殿,称为喜都。
五百年后,肃慎南支的秽、貊两族逐渐迁徙在喜都融合成为秽貊部族,为了纪念两大部族融入肃慎王国,肃慎王遂改国号为得秽,改“喜都”为“合龙城”。西汉时期建立扶余国,渐与中原东汉文化交流。道教传入扶余,夫余国全民信仰“灌口二郎”,实为秦太守李冰次子,城内有许多二郎神庙。夫余人改国都合龙城为“天罡城”。此时天罡城内人口已经过万,城墙和宫殿也改为石质建筑。
此时的夫余国,尚处于奴隶社会的中期,与已经完全步入封建社会的大汉相比,无论人口数量、科技水平和文化水平,都差着一大截。就是与割地自居的辽东公孙度相比,夫余国也依然是有很大差距,因此不得不依附于玄菟郡的汉人官吏进行指导和管理,才能保证国内的各项秩序正常发展。
从高显前往天罡城有四百多里的路程,但因为一路平坦,加之道路两旁的夫余人对汉官使者夹道护送,所以邢颙非常顺利的便抵达了天罡城。夫余国主听说玄菟郡来了一位汉官,也是热情相迎,将邢颙迎进了自己的王宫。
邢颙前些年虽然跟随田畴在北方多地游览,但却未曾到过天罡城这么北的地方,所以心中抱着一半出使一半游览的心态,仔细地留意和观察沿途所见的风土人情和地形地貌,并且将经过的河流和部落都悄悄地记在了贴身的一张绢帛之上。
此时的天罡城中主要居住着夫余人中的统治阶层,以及为这些统治者服务的奴隶,为保护这些统治者驻守的士兵,加起来大约能有两三万人。
对于曾经到过洛阳、高邑、蓟城等人口超过三十万以上大城池的邢颙而言,夫余人心中的圣地天罡城也就不过尔尔,看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估计也就跟高显城差不多。尤其是当邢颙走进夫余国王的王宫之后,他只觉得这里就是一个各种汉式家具、装饰、挂饰的杂货铺子,而看夫余国主的样子,显然是将王宫里的这些东西当成珍宝来向邢颙展示的。
邢颙心中不由得有些怀疑这样的一个蛮夷小邦,难不成还真能出动大批士兵帮助公孙瓒对抗刘虞父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