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1 / 2)
感受到滚滚世界之力的可不仅仅是齐林,特殊支援部队其他的队员距离齐林等人并不太远,滚滚的世界之力出现的瞬间,几位一直紧闭着双眼的代言人突然睁开眼睛,他们顺着世界之力的方向看向滚滚,不由的都露出了几丝微笑。
滚滚这也算是为他们开了一个好头,一个没有掌握逆天规则的大雪人都已经成功的铸就了自己的认知世界,他们这些天之骄子号称能够逆天的天才怎么会弱人一等呀。
几乎瞬间,不少一直调整自己心态的代言人就坚定了自己的意念,果断的吸收了自己选择的规则水晶,开始铸造自己的认知世界。
而齐林也是对着滚滚笑了一声以表示祝贺,接着也紧闭双眼开始构思自己的认知世界的建造方式。
说句实话,齐林虽然早已经明确三生万物的认知世界,甚至用什么规则之力都已经选定了,但是究竟要如何产生最关键的一依然只停留在理论上,他在行善的一年之中不知道思考过多少次认知世界的细节了,可以说在理论上他已经有万全的准备了。
其实构建这样的认知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反复的问题,先通过他已经拥有的规则之力综合来取得最基础的道和一,之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切就都顺理成章了。
可是真的面临操作的时候,他确实有点感觉下不去手了,毕竟想要构建一个三生万物的世界,第一点就是需要构建一,也就是所谓的道。
而这个道就只能依靠死亡、生命和平衡这三种力量来获得,如何将这三种力量还原成为最基本的道,就是他面临的最大的难题。
其实语嫣早就为齐林做过无数次的验算了,但是这种传承自中国古代道家的世界观已经触及到世界本源了,这种涉及到本源的事情,已经很难用数字或者计算来形容了。
在语嫣的验算之中成功或者失败的比例各占据了一半,但是就算是语嫣的计算能力也无法分析出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失败或者成功,同样的条件,同样的计算模型最后得出的结果就是天差地别。
这就好像计算一加一等于几,在正常的情况下,这个答案应该是明确无误的二,可是当触及到世界本源的时候,答案就变成了即可能是二,也有可能不是二。
所以齐林对于自己能否成功实在是一点把握都没有,甚至就连一向严谨的语嫣都说这一次要依靠运气了。
不过就在齐林拿起死亡规则水晶打算吸收的时候,看着镶嵌在水晶之中的符文,他突然福至心灵的想到了什么。
他飞快的让语嫣将记录下来的各种符文一一呈现在他面前,数千个符文,每一种都繁复异常,这种直接代表宇宙力量的文字拥有极为奇特的能力,超凡宇宙中有很多人专门研究这种符文,尤其是某些宇宙级别的装备上,基本上都需要这种符文力量。
比如比洛多手中的天行者上面、霍华德给齐林的聚合魔偶上面都铭刻了很多符文,当然两者之间的复杂程度有着天壤之别,但是只要是拥有这种符文,这些装备和道具就能够凭空的从虚空之中吸收能量。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些符文就是超凡宇宙的永动机,这种被宇宙本源认可的符文被赋予了使用这个宇宙能量的权限。
但是超凡宇宙的众多代言人研究这些符文大多数都是研究如何使用,各种符文究竟拥有什么样的能力,如何搭配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效果,从来没有人研究过为什么这些符文会拥有这种能力,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见识障。
因为超凡宇宙的生物从远古时期就拥有各种各样超凡的力量,对于各种超凡力量也就习以为常了,所以在齐林看来完全是不可能的凭空吸取能量的功效,在他们看来反而是最常见。
这就好像在地球上,在牛顿之前,从来没有人思考过,为什么熟透的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因为从人类有了自我意识的时候,重力的作用就一直存在着,这反而让人对它习以为常了,能够在习以为常之中发现隐藏的规律和定理,这也是牛顿为什么伟大的原因。
而齐林此刻的研究方向就好像超凡宇宙的牛顿一样,既然所有的符文都拥有能够凭空吸取能量的效果,那么说明他们之中必然存在某种共同点,只要找到共同点,就有可能找到符文的秘密。
幸运的是,齐林手头拥有足够多的符文样本,而且他身边还有一位计算能力超群的语嫣,数千个符文进行最细致的对比,对于任何人而言都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放到语嫣身上不过就是简单到极点的图片数据对比而已。
不过随着比对过程的进行,语嫣竟然发现所有的符文没有一丝一毫的相同之处,或者说每一种符文都是独一无二的,看起来它们都是由线条组成的,但实际上真正构成它们实体的却应该是某种极为特殊的力量。
最直接的说明就是单纯的依靠书写那些符文图形不会产生一丝一毫的效果,只有那些先天形成的符文或者用某些特殊的材料书写出来的才能发挥出他们应该具有的力量。
按照语嫣的推测这些符文力量应该脱胎于它们自身所代表的的规则之力,却同规则之力有很大的区别,也许那些符文真正的相同点就在这些特殊的符文力量上面。
可惜以语嫣现在的能力无法分辨出那种力量究竟是什么,或者说能够就算是这种特殊的符文力量都是语嫣使用穷举法推算出来的结果,虽然在语嫣的计算之中,这种力量是应该存在的,但是她却无法发觉这种力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