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价格调节——一只看不见的手(1 / 2)

加入书签

第七节 价格调节——一只“看不见的手”

2018-04-15 作者: 孙科炎;董晓孝

第七节 价格调节——一只“看不见的手”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亲身感受:在收入没有发生什么变化的情况下,遇到商场的打折活动,我们总是会情不自禁地多买很多东西;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很多,我们就会减少或者干脆不买这种商品,而是去买价钱比它更便宜的替代品。这些日常生活中消费行为的变化,主要是受价格调节的影响。

价格调节,被形象地比喻为一只“看不见的手”,与另一只“看得见的手”——政府的宏观调控,共同被视为上帝的一双手。

价格调节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当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就会减少购买该种商品,或者干脆不买;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就会增加对该种商品的购买,需求量就会不断上升。这就是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所起的调节作用。

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商品价格的涨跌调幅,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各种变化性的心理反应及行为。例如,超市某种方便面不仅价格上涨了,同时还减了量,一些消费者在心理上实在忍受不了这种双重的变相涨价方式,纷纷放弃购买该品牌方便面,转而用其他牌子的进行替代。

通常情况下,收入较高负担较轻的消费者,由于经济条件比较宽松,往往偏爱“炫耀型”的高档商品;与之相对的是,收入较少负担较重的消费者,通常会较多地选择廉价的中低档商品。如果人们预期未来价格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或以某种固定的幅度变化,一般不会发生因物价上涨而采取的抢购行为。总的说来,商品价格越高,对消费者的推力就越大,即可能把大多数消费者从该类商品购买者行列中推出去;相反,商品价格越低,对消费者的拉力就越大,即越有可能把消费者拉入该类商品的购买者行列。

尽管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绝对的,但是,却影响了相当多的一部分人的选择。

这表明,价格调节作用往往要通过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心理感知来体现,消费者的价格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对商品价格认识的心理过程。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心理。

1.感受性心理——知觉价格高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