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通货膨胀——当小五子变成了小六(1 / 1)
第九节 通货膨胀——当“小五子”变成了“小六子”
2018-04-15 作者: 孙科炎;董晓孝
第九节 通货膨胀——当“小五子”变成了“小六子”
大学的经济学老师正在给他的学生讲授宏观经济中通货膨胀的内容。在说到通货膨胀的具体表现是物价水平的上升时,恰逢当时正值通货膨胀,于是,这位老师给他的学生们留了一道作业,就是让他们去观察日常经济生活,去发现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价格上涨了(其实是为了启发学生用经济思维去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能够养成这种习惯)。后来,有一组学生在课堂上交出他们的观察结果:学校超市的面筋食品“小五子”从每包5毛钱涨到了每包6毛,“小五子”变成了“小六子”。
“当‘小五子’变成了‘小六子’……”这是通货膨胀时期对不断上涨的物价的一句戏称,它所描述的是这样一些经济现象:
超市的方便面不仅涨价了,而且还“瘦身”了;肯德基、麦当劳的各种汉堡也都零零碎碎涨了好几次价。其中,陕西凉皮的价格上涨最具典型性。在2007年还是每份2.5元,到2008年已经涨到每份3元,2009年又涨了5毛变成3.5元/份,2010年继续上涨已经变成4元/份。
自纸币普及之后通货膨胀就像幽灵一样笼罩在全世界经济的上空。近年来,国内物价水平上升愈演愈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增长,造成很多人的生活压力不断加大……通货膨胀仿佛是一个巨大的魔影,徘徊在我们的周围。
那么,什么是通货膨胀?
所谓通货膨胀(Inflation)一般是指货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通俗地说,就是钱越来越不值钱,物价越来越高。
举个例子来说,就是同样一件衣服,以前只要花30元就能买到,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仅仅是因为通货膨胀,你现在要花50元才能买到这件衣服,这说明同样的东西,因为通货膨胀需要花费更多的钱。或者,你想维持原来的消费水平,不想花50元去买一件衣服,只想花30元钱,那么,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你只能买到比刚才那件稍微差一些的衣服,也就是说你花同样的钱,只能买到比原来质量差的物品,这意味着你的生活质量水平有所下降。
我们再来分析“小五子”变成了“小六子”的经济现象。
面筋食品“小五子”因为通货膨胀原因,从5毛/袋上涨为6毛/袋,虽然只涨了1毛钱,但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这1毛钱其实承担了20%的上涨幅度,因此不能小瞧这1毛钱。再如,我们早餐时在路边小摊上买的一杯粥,2008年时大致是1.5元/杯,到2010年时价格涨到了每杯2元,而少数摊位已经涨到了2.5元/杯。不要小看这5毛钱或1元钱。如果这一杯粥涨了5毛钱,说明它在这段时间内上涨了33.3%;如果上涨了1块钱,上涨幅度更大,为66.7%。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通货膨胀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有多大。通货膨胀的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通货膨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也就是说,相对于物品总量而言,货币总量是在不断加大。假设商品流通中所需的金银货币量保持不变,而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金银货币量的1倍,则单位纸币就仅相当于单位金银货币价值量的1/2,如此一来,用纸币计量物价,物价就上涨了1倍。这就意味着单位货币(纸币)购买力下降了,甚至会造成消费者买不起原来的东西。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不能随便发行纸币,如果本国纸币发行过多,而实际上国内商品的流通量并没有改变,那么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通货膨胀也就开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