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价值悖论——因为稀缺,所以昂贵(1 / 1)
第八节 价值悖论——因为稀缺,所以昂贵
2018-04-15 作者: 孙科炎;董晓孝
第八节 价值悖论——因为稀缺,所以昂贵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艾瑞里在它的著作《怪诞行为学》中引用了“珍珠王”的传说,讲述了一个颇有意思的财富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商人詹姆斯·阿萨尔从欧洲逃到了美国,并找到了一条谋生之路:为美**队提供需求量巨大的防水表。阿萨尔通过他在瑞士的人脉,满足了美军的这一需求,同时自己也赚足了美元。
二战结束,美军对防水表的需求基本饱和,不再购买防水表。阿萨尔与美国政府的生意差不多也做到了尽头,只剩下几千只库存瑞士表。那时,日本人也需要防水表,不过没有钱购买,但在日本生产珍珠。于是,阿萨尔就教他的儿子做易货贸易——用瑞士手表换日本珍珠。由此,他获得了巨额利润。
同一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我们会得到不同的启示与感想。意大利商人为什么能用在美军那里销不动的手表来换取十分昂贵的日本珍珠?为什么美军那里不吃香的手表,到了日本就变成了“香饽饽”?
实际上,这涉及到一个价值悖论的问题。在经济学中,价值悖论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现象:由于资源是稀缺的,商品的供给总是有限的,而需求却是无限的,需求大大超过供给,因此必然会造成这些商品价格的上涨。“因为稀缺,所以昂贵”这是价值悖论的具体表现。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于1768年在他的《国富论》这本书中首次提出了水与钻石的价值悖论。他指出:“没有什么能比水更有用,可是水却很少能交换到任何东西。相反,钻石几乎毫无实际使用价值,但却常能交换到很多其他东西。”水比任何东西都有用,但是水却十分便宜,一吨水也花费不了多少钱。而钻石除了装饰和炫耀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实际用处,可是它的价格却远远高于水,一颗小小的钻石能够换上成千上万吨水。
经济学家约翰·劳对上述现象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它的数量与人们对它的需求。水之所以用处十分大而价格非常低,主要是因为世界上水相对丰富,其数量大大超过对它的需求;而钻石之所以用处不大但价格昂贵,主要是因为钻石十分稀缺,其数量比较少以致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以稀为贵”这个道理。
现在,我们再来分析上面那个“珍珠王”的故事,就能够得到很好的解释了:二战结束后,美军对防水表的需求基本趋于饱和,因此就不需要再购买手表了,而在美国,珍珠比较稀少,但手表到处都有,所以珍珠的价值或价格都要比手表高很多。但是,对当时的日本人来说,情况却截然相反:日本沿海盛产珍珠,珍珠对他们来说是十分普通的东西,可是防水表却十分稀少,因此,日本人对防水表的需求比珍珠要高得多。
基于上述原因,在美军那里卖不掉的手表到了日本人这里就变成了香饽饽,此后这位意大利商人和他的儿子用瑞士手表换日本珍珠,进行易货贸易,由此才成为了显赫一时的“珍珠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