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虚假一致偏差——别以为大多数人都跟你(1 / 1)

加入书签

第二节 虚假一致偏差——别以为大多数人都跟你一样

2018-04-15 作者: 孙科炎

第二节 虚假一致偏差——别以为大多数人都跟你一样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在认知他人的时候,往往会把自己的信念、判断和行为赋予他人身上,假定他人与自己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人们常常夸大或高估自己的信念、判断和行为的普遍性。这种倾向被称为虚假一致偏差。

例如,在一个同事间的聚餐上,有一位男同事喜欢吃毛肚,就点了两盘。可是,当聚餐快要结束的时候,那两盘毛肚都没怎么动,于是其他同事就问那位男同事:“你点的毛肚,你怎么不吃啊?”那位男同事不好意思地说:“我今天胃不太舒服,我觉得毛肚好吃,是给你们点的。”其他的同事都默不作声,不置可否,因为大家都不喜欢吃毛肚。

这位男同事的做法,就是典型的虚假一致偏差,自己喜欢吃毛肚,就以为别人也喜欢吃。用中国的俗语来说,就是“以己度人”。

在某些情境下,虚假一致偏差是有益处的,比如,虚假一致偏差可以使人坚信自己的信念和判断的正确性,从而提高个体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但是,多数的情况下,虚假一致偏差带来的是决策和选择的错误。

1977年,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李·罗斯进行了一项经典的实验研究,证明了虚假一致偏差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知觉和判断的。

罗斯以一批新入学的大学生为被试,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在身上挂一块写有“欢迎来乔的饭店吃饭”的广告牌在校园里漫步30分钟。实验之前,不告诉被试这家饭店的饭菜质量如何,也不告诉被试他们这么做的话看上去有多傻。只是告诉被试,他们能从中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以此作为这样做的唯一动机。不过,如果他们不愿意这么做的话,他们完全可以拒绝。

当被试做出自己同意或拒绝的选择后,让被试猜测其他被试会怎么选择。结果,在那些同意挂广告牌的被试当中,有62%的人认为其他人也会同意这么做;而那些拒绝挂广告牌的被试当中,只有33%的人认为其他人会同意挂广告牌。

这些被试的估计显然是不正确的,他们都夸大了别人会做出和自己一致选择的可能性。这种偏差存在于很多人身上,领导者也不例外,由于领导者所处的特殊地位和自身所具有的影响力,他们出现虚假一致偏差的几率更大。

领导者很容易认为其他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与自己的相同,所以,他们会坚信自己的判断以及行为的正确性,甚至决策明显失误的时候也意识不到。

五代的时候,有个人叫李载仁,是唐朝皇族的后裔。安史之乱时,为了逃避战乱,他跑到了湖北一带,在当地军阀高季兴手下担任观察推官。此人生性迂腐,行动迟缓,并且不吃猪肉。

有一次,他接到上司的通知去参加会议,刚要上马,跟随的两个仆人就发生争执,打了起来。李载仁见此情景,不禁勃然大怒。于是,他叫人从厨房里拿出大饼和猪肉,命令两个仆人在他面前吃下去。其他仆人都羡慕地看着那两个打架的仆人美滋滋地吃完了大饼和猪肉。这时候,李载仁郑重其事地警告他们:“以后你们如果还敢打架,我定要在猪肉里面加点酥油,重重地处罚你们。”旁边的人窃笑不已。

这虽然是个笑话,却极深刻地反映了虚假一致偏差对领导者产生的影响。在企业经营发展中,企业领导者的决策、判断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经常陷虚假一致偏差的陷阱中,对于企业的发展无疑是有害的。

某部门经理在内心做出了一项投资决策,在宣布这项决定之前,他会认为公司绝大多数人也会像他一样,对这个决策或政策十分赞成。于是,他没有经过开会,没有让大家共同商讨就执行了这项投资决策。结果,由于很多细节没有考虑到,这项投资最后失败了,给公司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在上级领导向这个部门经理问责的时候,知道这项决策是他一个人的主意,责怪他为什么不同大家商量,这位部门经理委屈地说:“我觉得这项投资计划不错,我以为大家都同意呢!”

有时候,虚假一致偏差还会造成沟通的不协调,自己持有一项观点,就认为别人也持有同样的观点,这样很容易造成误会。所以,领导者一定要克服这种偏差,当有一个想法时,不要自以为是的就认为别人也是这么想的,凡事多征求大家的意见,减少因虚假一致偏差所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