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节(1 / 2)
第四十节
2018-04-15 作者: 王宗仁
第四十节
现在,我们要提到一个人,必须提到他:斯诺。
在中国,许多人都熟悉这个外国人的名字。在国外,不少人都知道他在中国的一段传奇经历。
因为他写过一本书《西行漫记》。国人通过这本书认识了斯诺;世界通过斯诺认识了中国**、中国红军和**、周恩来……
但是,许多人并不一定知道这样的事:
就在卢沟桥事变的前几天,斯诺在北平写完了《西行漫记》的最后一章;在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即7月8日清晨,他就出现在宛平前线进行战地采访。
7月7日一夜,斯诺都没有入睡。
从北平西南方向响起的隆隆的炮声,不时地传到燕京大学南门外他的住所里。
斯诺向街坊邻里打听出了什么事,人们告诉他,日本人向城西卢沟桥发起攻击,还要攻占北平。
他的心一紧,心儿便飞到了打炮的地方。
8日天刚朦朦亮,斯诺就驱车赶到宛平前线去观察,采访。对于斯诺这样神奇的作风,绝不能仅仅用“记者的新闻敏感”去解释。
也许读者还记着,8日凌晨,日军驻北平副武官今井武夫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向新闻界公布了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经过。与会的大多数是日本记者,斯诺以美国驻华记者的身分也参加了会。今井武夫讲完话以后,斯诺的脑子里挽了许多疑问的疙瘩,他便质问今井:“你们为什么要在中国的土地上演习?你们是否真的有士兵失踪?”“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武力?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而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今井武夫哪里敢正面回答斯诺这单刀直入,切中要害的质问,只能用“无可奉告”这种外交辞令去敷衍。
这种“例行公事”式的新闻发布会,怎能搪塞像卢沟桥事变这样引起世界公众注目的大事?斯诺知道作为一个真实反映中国情况的记者的责任,他于会后继续到前线去调查、采访,凭借自己的眼、耳、嘴,更重要的是心去发现,去感受。他亲眼看到日本兵占领了卢沟桥车站,他亲耳听到了日军向中国守军猛烈开火的枪声。这就是中国八年抗战的开端,斯诺完全以一个亲身经历人的身分取得了发言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