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结婚博弈——门当户对是最佳婚姻(1 / 1)

加入书签

第七节 结婚博弈——“门当户对”是最佳婚姻

2018-04-15 作者: 孙科炎;董晓孝

第七节 结婚博弈——“门当户对”是最佳婚姻

人的婚姻,从约会到恋爱,再到结婚,以及婚后的生活,到处充满了博弈。什么是最佳婚姻呢?一千对情侣有两千种看法。从经济学的博弈论来看,“门当户对”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最佳选择。

所谓“门当户对”一般是与婚姻相关联的,以前的概念主要是指婚配双方在门第、社会地位和财富等方面要大体相当。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所说的“门当户对”已经上升到另一层面,虽然它也包含着对双方家庭背景是否相当的考虑,但更多的是针对双方本身而言的,更重视两个人是否拥有相似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从而拥有相似的性格、喜好和精神需求。

因此,只有“门当户对”才是最佳婚姻。这也很好理解,一般来说,两个人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性格爱好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基本处在同一水平线上,那么两个人在生活中就会很有默契,有共同的语言,婚姻生活也会比较美满;相反,如果两个人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性格爱好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差距太悬殊的话,那么他们在生活中就比那些很有默契的夫妻少了许多语言,这就给婚姻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

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同样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门当户对”是资源最佳的婚配模式。

在这个婚配模式中,我们假定某男A婚前的生活质量用X表示,某女B婚前的生活质量用Y表示,结婚后两人一起生活,婚姻带来的共同所得为一个常量M,他们共同拥有双方的资源,婚后每人所得分别为(X+Y+M)/2。

(1)如果A和B门不当户不对,也就是说X、Y相差很大,不妨假设X=3,Y=9,那么婚后的各人所得为(3+9+M)/2。

当M<6时,婚后A、B两人的所得小于9。这时Y的状况下降了,妻子B对婚姻是不满意的。

当M=6时,婚后A、B两人的所得恰好等于9。这时X的状况改进了,Y保持不变,则妻子B对两人的婚姻不是十分积极。

当M>6时,婚后A、B两人的所得大于9。这时X和Y的状态都得到改进,皆大欢喜。

可见,A、B两人的婚后所得至少要达到6,才能维持稳定的婚姻。

(2)如果A和B门当户对,也就是说X、Y无限接近,不妨假设X=Y,那么,只要M>0,两人的状况都能得到改进。

在上述模式中,M是最有意思的一个常量,原本1+1=2的事,一旦有了这个常量M,就变得妙趣无穷——人们才会前赴后继、心甘情愿地跳如婚姻的围城。M的大小取决于负向搭配的成功与否。如果两个都拥有较高生活质量的人结合,那么这两人能够改进生活状态的可能性极大,就越加能够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两个境况稍差的人结合,那么可能导致个人利益的减少。所以,从整体上来说,男女双方选择“门当户对”的婚姻是比较符合经济学逻辑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模式中,常量M并不一定代表钱,它可以被认为是每个人期望从婚姻中所得到的东西。例如一个比较富有的适婚青年,他心目中的M可能是对“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妻子的渴望。如果该青年能够“美梦成真”,虽然通过婚姻并没有带来经济上的进一步增长,但对他而言所获得的期待中的M值已经很高,即一桩美满的婚姻。

总之,“门当户对”的婚姻,并不是狭义的家境相当,其他条件突出优越,婚恋双方能够各取所需,也是一种“门当户对”。因此,在婚姻的博弈中,“门当户对”往往是一种最佳选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